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40年前,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世代与土地为伴的农民开始迈开双脚,走出村庄。从村庄走向城市的路,或短,或长,但步步都浸透着他们的汗水与渴望。
40年后,历经凤凰涅槃般的锻造之后,他们触摸着时代的脉搏与走向,已经成为国家建设与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国农民走出国门,开辟新的天地,国外的农民也来到中国,寻找更多希望。
让我们把目光对准走出和来到中国的“打工者”,让我们重温改革开放40年征程,一起感受他们的心路历程。中国乡村之声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打工者》第四篇:《跨国人生》。
“洋楼”林立的“地球村”
“小木城村”曾是河南新县一个远近闻名的村庄,因出国务工人数多、范围广被誉为“地球村”。如今,这里已变身金水社区,曾经的“地球村”面貌也焕然一新,一栋栋漂亮的小洋楼整整齐齐,散发着现代气息。
岳霞的超市位于居委会的对面,硕大的广告牌上,用中文和韩文写着“韩国超市”几个大字。
岳霞:2005年嫁到韩国,丈夫是做翻译工作的,现在新县创业,开两家超市,以卖韩国商品为主。
“韩国超市”的商品
“小木城村”出国务工起步于1984年,外派劳务输出到韩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出国经历。
岳霞:这里到韩国出国务工人员较多,这些回国人员对韩国商品更易接受,大部分韩国商品都卖给去过韩国的人。超市的韩国商品供不应求,很多客户提前订货,生意还算红火。
许多人出国打工赚了钱,回到家乡,盖起了漂亮的小洋楼。如今,在家门口买洋货,也不再是奢望。
岳霞:能让家乡人在家门口买到韩国商品,不仅为自己创造了经济效益,还满足了当地群众的需求。
“一年土,二年洋,三年回家盖楼房,四年投资办工厂”,通过劳务输出,广大农民工发了“洋财”,也开阔了视野。回国后的他们不再甘心“一亩二分地”的收入,要么创业,要么经商。
新县田铺乡人大主席谭仁军:出国务工人员跨出国门、漂洋过海,挣“洋钱”,发“洋财”,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本领。我们这儿依托绿水青山,立足创客小镇,发展乡村旅游,未来可带动2000多人就业。
别具风格的豫南民宿
在田铺乡田铺大湾,琴声悠悠,河水潺潺,村里的老房子翻建成了豫南民宿、古韵茶社和主题餐厅,游客们品茶下棋,悠闲徜徉,流连忘返。
韩光莹,曾在韩国一家造船厂出国打工,身在异乡却时刻关注家乡的发展。2016年,韩光莹回到老家,把年久失修的老房子修葺一新,取名“老家寒舍”。刚一开业,客房就全部满员。
韩光莹:旅游是个朝阳产业,以后考虑利用邻近闲置房屋,改造翻新发展民宿旅游,游客多了才能带动村里贫困户参与进来。
每到瓜果飘香的时节,位于新县吴陈河镇的茅屋冲家庭农场就热闹起来,远道而来的游客,在这里住宿、采摘,老板岑新顺也忙得不亦乐乎。
岑新顺:这里种的菜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吃得放心。这里房间面朝青山、背靠鱼塘,住得舒心。
岑新顺开办农场,同样是源于家乡情结。从小在阳土墩村长大的他,出国务过工,干过水电安装,办过武馆,开过饭店。后来他回到家乡,流转土地5000亩,其中涉及3个贫困村。农场还吸纳贫困户入股,安排55名贫困农民就业,土地产生收益与农户五五分成。
岑新顺:农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打工挣钱,不仅能帮助贫困户脱贫,还能让大家记得住乡愁。
现如今,新县常年出国务工人员约8.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一半以上,与此同时,每年返乡创业人数1000人以上,并逐年增长。
河南新县县城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民走出国门,有的开始返乡创业,与此同时,国外的农民也来到中国,寻找机会。
黄氏诗:有一点累,不过还可以,我这边是刮灰跟打包装,没有打包的就刮灰……
26岁的黄氏诗在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一家板材加工厂工作,来自越南凉山,操着一口流利的中国话,乍一看,和中国人没什么分别。她说她的工作强度不算大,最让她开心的是,每次坐班车回老家也就一个小时车程。
黄氏诗:一个小时就到,在越南出国打工,回家要三个小时,这里没有夜班,夜班太累了。
一开始,黄氏诗曾经去广东做过“黑工”,没有办理证件,心里一直挺害怕。后来听朋友说,广西崇左的凭祥市有了新政策,可以办理一定期限的停留证,作为正式聘用的员工在工厂干活。目前工厂里有60多位像她一样的越南工人。
黄氏诗:如果去广东,一年就回家一次,没有证,比较怕了,公安查,现在有了暂住证就放心啦!
黄氏诗感慨,原来在越南工作的时候,每个月只能赚一两千块钱,如今在中国这家板材厂做小组长,可以拿到三千元左右,还有奖金,每个月还能回越南老家一次,看看家人孩子。
黄氏诗:现在住这边,28天回越南一次,盖章,然后在凭祥弄暂住证。
在广西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一间标准化车间里,工人们正熟练地包装着酸奶。广西越香园乳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兰佩平介绍,公司一半以上的员工都来自越南。
兰佩平:这些工人基本上都是技术型的,都在越南经过学习、培训,来了直接工作。
来中国打工的工人们经常说,能跨过国境来赚钱,是因为赶上了中国不断开放的好政策。2017年,崇左在广西率先出台新政策,明确《外国人停留证》有效期最长为180天,同时,实行“多证合一”政策,最大程度便利外来打工者。截止今年10月,广西崇左市共有58家劳务公司和280多家用工单位取得跨境务工人员的用工资格。
崇左市市长何良军:口岸是崇左最大的优势、最大的特色、最大的潜力,加快先行先试,启动实施中越跨境劳务合作试点,全市累计登记跨境务工人员11.07万人次。
未来,崇左将积极搭建一批国字号开发合作平台,充分发挥“边”的优势,坚持开放发展主基调,迎接更多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