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招”远离劳务纠纷(领事服务)
添加时间:2018-06-14 16:17:48
浏览次数:
0
今年4月,一则题为《42名中国劳工被困迪拜》的新闻被国内媒体广泛转载,引发国人高度关注。
中国某省一家建筑劳务公司明知自己没有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却通过虚假宣传方式诱导42名工人至迪拜务工并收取中介费。用工企业又在未给工人办理工作签证的情况下,参与某项目分包,后因手续不符被用工单位停工清场。该企业结算了部分工程款却未向工人发放工资,导致工人无工作、无收入,生活难以为继。因没有合法身份,工人们变成了“黑人”滞留迪拜。
中国驻迪拜总领馆获悉上述情况后,当即敦促相关企业负责人,充分保障劳务人员安全与合法权益,尽快向其发放工资,妥善安顿其生活并安排其尽快回国。不幸中的万幸,这批工人最终顺利返回家乡。
其实,上述案件只是众多涉外劳务纠纷中的一起。近年来,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步伐的加快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境外劳务需求持续旺盛。2016年在外各类劳务人员超过100万人,出国务工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国人的就业选择。与此同时,各类涉外劳务纠纷也同步增长,劳务人员正当权益受损的事件高发、频发。这其中,黑中介扮演了诸多不光彩的角色。正是这些不合法、不守信、不专业的黑中介为谋利不择手段:虚假宣传、高价收费、非法派遣、拖欠工资、扣押护照甚至限制人身自由,肆意侵犯出国务工人员合法权益,严重扰乱了对外劳务市场秩序,损害了国家形象。
牢记五招 避免受骗
依法惩治黑中介,政府责无旁贷。为此,中国政府一方面最大限度维护出国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聚焦源头治理,加大督察整治力度,加强法规制度建设。这些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海外监管难度大、网上违法成本低等原因,黑中介仍然难以禁绝。那么,出国务工人员如何才能擦亮眼睛,防范黑中介?笔者在此支上几招。
1、了解外国国情。罔顾事实,把国外吹得天花乱坠、遍地黄金,用高额收入、大好前程“诱君入瓮”,是黑中介的惯用伎俩。所以,出国之前一定要了解一下目的国的经济状况、环境气候、安全风险、法律制度、风俗习惯,做到对国外的真实情况心中有数。
2、核实企业资质。根据中国相关法规规定,从事对外劳务合作或对外承包工程外派人员中介服务,需要经商务主管部门批准,取得合法经营资格。所谓“黑中介”必然没有涉外劳务经营资质。出国务工人员有权要求中介机构出示相关资格证书来“验明正身”,也可以利用商务部网站中的《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名录》和《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名录》这两面“照妖镜”,让黑中介“现出原形”.
3、签订书面合同。中介向出国务工人员承诺的工作地点、职业工种、劳动条件、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福利保障等内容,无论嘴上说得多好,如果不用一纸合同予以确定,都是白说。拒绝签订合同或者以个人名义胡乱写上几句都是黑中介惯用的“套路”,实质就是回避承担法律责任。签订的合同也要妥善保管,它将是出国务工人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护身符”.
4、参加外派培训。2012年8月1日起施行的《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出国劳务人员应当接受培训,只有参加培训并通过考试的劳务人员才能派出。培训能帮助出国务工人员进一步了解有关国家的情况,了解出国工作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助于受训者更快适应国(境)外工作。黑中介通常不给出国务工人员进行培训就发证或既不培训也不发证,因为让出国务工人员知道的越少,他们见不得人的勾当越容易得逞。
5、明确签证类型。进入一个国家务工的签证只能是工作签证。旅游、商务、留学等签证类型是不能保证出国务工人员在国外的合法身份和权益的。黑中介为了在侵权后让出国务工人员无法利用所在国法律途径维权,往往对办理工作签证百般推诿。黑中介还会利用一些国家的对华免签、落地签等签证便利政策,编出“免签国不需要办工作签证”或“先过去,以后再补办工作签证”的鬼话,这种包藏祸心的“迷魂汤”千万别信。
出国务工人员如果能够做到上述5条,受骗的概率一定会极大地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