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候选人不合适,发个感谢信变成了最简单也最没有风险的决定。
我们知道,大部分职场人士找工作的方法都差不多:在招聘网站上寻找合适的职缺,然后投简历,如果用人单位招聘人员看上你的简历,就会约你去面试。面试后等一阵子,如果有录取的机会,公司一般来说就会先打电话来讨论薪资或报到日期;如果没有被录取,或者就鸟无音讯,或者过一阵子以后就会收到公司的感谢邮件,告诉你“谢谢你前来我们公司应聘……我们对你优异的求学经历和工作表现印象深刻……但可惜该岗位不太适合您……”
回想我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为了找工作而参加的面试,应该不下 20 场吧。这当中当然有那种面试完后音讯全无的经验,也有收过几次感谢信。写到这里突然在想,是音讯全无的比较多次还是收到感谢信的比较多次呢?真糟糕,好像音讯全无的比例比较高一些。
然后,有其中的两次,是在面试还没有结束前,面试官就直接告诉我说他不录取我。
第一次:面试还没结束,被告知“不会用你。”
那一次,我正准备辞职不干,那个营销专员的工作机会是在招聘网站上看到的,我投递简历给对方,后面HR就回信请我几月几日的几点钟,准备好资料(简历、毕业证、学位证书等)去他们公司参加面试。(其实我至今还是搞不明白,还没确定录取,要我带毕业证和学位证干嘛!有些还要我身份证复印件!)
我那时只有一套很便宜的西装,穿着它,准时到了那家公司。我们当天究竟聊了啥?真心记不得了。现在还记得的,只有其中比较有趣的几件事情。比方说:
对方告诉我,这个工作要打卡,每天上午8:30上班,差一分钟就是迟到要扣钱;但是这个工作经常要加班,就算前一天工作到凌晨,对不起,隔天上午8:30没有打卡,就算迟到。她没有告诉我工作到凌晨有没有加班费,但现在想想,我猜是没有。
对方问我为什么想要从事这个工作?我回答说不知道,只是因为很多师兄师姐毕业后,如果在企业界里工作,大多数人不是从事营销企划就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所以觉得自己也可以来试试看营销管理的工作。然后她又问我将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我回答她说我没有想过,如果第一份工作做营销企划,以后就继续做营销企划;如果第一份工作做营销企划的,以后就继续做营销企划。
总之,聊到最后,那位面试我的主管突然正色告诉我她的结论:“我想我应该告诉你,你不适合这份工作。说真的,我们都说这个工作是企划专员,但其实,这就是一个在营销部门里打杂的工作,你从名牌大学毕业,不应该来做这个工作……”
我在那之前没有面试的经验,还来不及思考自己该怎么办的时候,她又继续说:“还有,先生,没有人像你这样面试的。你既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份工作、也没有想过自己的职业规划是什么。这样没有人会录取你的......”
我已经不太记得当时是如何结束这个面试的,但我还记得走出那栋办公大楼时,夕阳照在脸上的那一刻的城市风景。
第二次:面试到一半,被说“你不该离职”
这一次,我已经是一位年轻的人力资源主管,但和下属相处得不太好、我老板也不太信任我。总之,我身陷囹圄,找到一份工作离职,就变成了很合理的职业选择。
我去面试的公司,无论是员工人数或是企业文化,都和我原本的公司非常接近(连公司地址都相距不远,面试的时候真的提心吊胆)。那家公司原本的人力资源主管是老板的秘书,因为家庭因素离职,公司找了一位很资深的猎头来暂代人力资源主管一职,她的任务就是替公司找到下一位人力资源主管,然后在那之前,她也负责帮公司面试各个职位的应聘者。
在面谈中,我们谈了很多事情,包括我遇到的职业生涯困境是什么(哈哈哈哈哈,现在回想起来,当年实在天真又坦诚,俗称傻白甜)、我为什么想离职...... 然后,那位面试官还用英文问了几个问题,并希望我用英文回答。那时候的我,已经离开学校快7年了,连英文读写都快要变成文盲的水准了,更何况要听懂英文然后回答问题。
面试差不多告一段落,那位面试官告诉我,从很多角度来看,我待在一家很好的公司里,也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实在不应该离职。跳槽到他正在帮忙找人力资源主管的那家公司,也不会解决我的问题(很多年以后我才理解,她的意思可能是,我连原来的工作都不胜任,之所以能坐在人力资源主管的位子上,是老板给我的机会,我应该要珍惜才对)。另外,他也建议我,对我长远的职业生涯着想,最好去念一个硕士学位,然后一定要提升英文能力。
几个月后,我还是离开了我任职的公司,离职时我有拨电话谢谢他的建议,他后来还推荐我去一家国内首屈一指的外资猎头公司,只是我最后也并没有被录取,但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现在来看这两次的面试经验,我想我会说,这两次失败的面试,很大幅度地改变了我的职业发展。
对绝大多数的主管来说,从众多应聘者中选择最合适的人选,相较于拒绝其他没有那么合适的应聘者,后者的压力会大一点点,更别提还要告诉应聘者他为什么没有被录取。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把拒绝应聘者的这件事情留给HR去处理,是最轻松的作法。
而且,告诉应聘者他为什么没有被录取,有时候会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说明“没被录取”的原因,可能带来的两个困扰。
★应聘者的“讨价还价”
很多年前,我自己面试一位比较年轻的 HR 基层主管。因为一些理由,我最终没有录取他。这些理由当中我到今天还记得的,是他的英文实在不好。后来我写了一封 email 给他,告诉他我觉得他还可以加强的地方。
结果他打电话给我,再三向我强调他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加强他的英文能力,请我务必给他一个机会。好了,这时候已经不是写一封邮件说明我为什么不录取他这么简单,而是我必须在电话里直接告诉他“很抱歉,我们公司的一级主管都是外国人,我实在没有办法等你把英文练好”。我是一个连接到银行或地产中介推销电话都不太好意思拒绝对方的人,那通电话的对话内容,实在让我对于自己的冷酷无情感到有一点点内疚。
★应聘者的“反驳”
另外一种困扰更糟,是“应聘者的反驳”。我的另一个亲身经历是,接到感谢信的应聘者写信来给我,但不是谢谢我,而是告诉我他认为我“作了一个完全错误的人事决定”。
该怎么说呢?以现在的社会氛围,这还算是运气好的,我听过或是看过更多在网络上分享自己去某某公司面试的经验,提到面试官专业能力不足、公司很烂、HR 态度不佳......有一些固然是公司或面试官对面试者的轻忽,但也有不少其实只是双方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不同或是对面试的期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