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目前大病小病都放在三级医院来做,就用了很重的模式,用搅局式的创新,可以把标准化的疾病、手术,不是疑难杂症,常见并、慢性病从三级医院剥离出来,费用低、靠近病人家庭方便,慢病采取网络的这个模式来做,这就是一种搅局式创新的做法。”中欧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表示。
医疗领域的三种商业模式
第一种是专家主导模式,是对于一种非结构化的问题进行诊断和处理解决方案,非结构化的问题还没有找到规律,他非常复杂,需要依靠大专家多年经验的积累、需要、研究积累。专家主导模式往往成本很高,费用也很高,这个也对应我们医疗中大三甲医院专家做的事情。
专家解决的是疑难杂症,这方面专家费用很高,消费者也愿意支付比较贵的费用,因为这个诊断是比较重要的,我们支付的方式往往是采取按项目收费的方式,按照项目,按照投入多少时间,什么级别的专家,我根据投入来收费,而不是根据产出,因为产出的结果不确定,所以这叫专家模式。
第二种模式是增值服务的模式,英文是process,流程化的模式,这种模式不是解决疑难杂症,我们认识规律认识清楚了,找出标准化的流程,不需要大专家,小专家、二级医院就可以解决问题。
增值服务模式已经是标准化的流程,比较简单了,这时候我们医疗中可以看到标准化手术的治疗,血管成形术,眼睛激光手术,我们可以用专家也可以用专科的医生,我们收费可以用打包支付的方式,我们通常讲的按病种付费,可以打包打起来,标准化支付方式。
第三种模式叫网络模式,或者我们经常叫平台的模式,平台模式就是说大家可以是供方和需方,我们医疗是医疗方,医生、医院在这个平台上和大家的互动,可以是单边的互动,病人和病人的互动,也可以是多边的互动,医生、护士、病人一起在平台上互动。
这种网络模式特别适合对于慢病的管理,慢病管理可以医生、护士、病人或者是社会工作者在上面互动,收费方式最适合采取按人头的付费。
社会办医的搅局式创新机遇
什么叫搅局式创新?搅局式创新的定义是一种使得事情可以简化并且更加便宜的创新,我们注意这个包含了两个要素,一个是这个事情简化,使得消费者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更加简单,更有可及性,简化了以后可以用得起了;第二个要素就是要便宜,便宜的费用和成本,实际上这两点结合起来,就是我们中国人很喜欢讲的性价比的概念。
所以所谓的搅局式创新,就是使得性价比提高,或者说我们经常讲的价值提升这种创新,我们称为叫搅局式的创新。
我们国家目前大病小病都放在三级医院来做,就用了很重的模式,用搅局式的创新,可以把标准化的疾病、手术,不是疑难杂症,常见并、慢性病从三级医院剥离出来,费用低、靠近病人家庭方便,慢病采取网络的这个模式来做,这就是一种搅局式创新的做法。
所以我们看到医疗行业当中持续性的搅局式创新,原来综合医院有一些可以门诊诊所做,有一些推到私人诊所,有些疾病甚至在病人家里管理,特别是现在可穿戴医疗,远程医疗,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发展,将来有一些慢病完全可以在家里做管理的,这个完全符合我们的搅局式创新,更加方便,费用更低。
目前的民营医疗,某种意义上对于公立医疗来说是一种搅局,但是不是搅局式创新呢,如果你比公立医疗大三甲医院做得费用更贵,更不方便的话,你搅了局,但是并不符合搅局式创新,我们现在做的第三方独立影像,第三方检验,第三方病理等,这种模式都是做得可以节约了,使得病人更方便,不一定要到大医院做检查,规模经济汇集在一起的话,单次检查的费用应该也是更便宜的,这种第三方独立检查的方式也是符合我们搅局式创新的做法。
2009年新医改启动以来,政府说要强基层,希望大量的病人从三级医疗转移到基层,但医改到目前,不仅基层没有强化,三级机构反而越来越强。搅局式创新不是要取代三级医院,但是可以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我们看到搅局式创新就是向消费者提供简便、便宜的产品服务,向消费者提供更多、更高价值的选择,也就是提高医疗健康的可及性、可负担行,提高性价比。
无论从政策、技术、商业模式创新方向,搅局式创新和国家医改的方向都是一致的,其实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40周年,改革开放的经历过程就是搅局式创新的过程,原来大的国有企业垄断了一切,我们的改革开放,农民的包产到户,民营经济的兴起,搅局式创新就是外部的外资进来,就是对原有的公立经济一统天下的搅局,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医疗领域的创新,搅局式的创新都是符合我们国家,最后的目的使得老百姓的健康得到更好的满足,更加方便,更加便宜。(转载自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