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猎头网-中高级人才猎头网站!服务热线:400-1801-668 好猎头   |   登录 注册

领导与下属沟通的最好方式:引导下属思考

添加时间:2018-01-12 13:33:27
浏览次数: 0

每个领导者都要面临一个困惑,即难以说服下属。最强大的说服力在于引导他人相信自己的逻辑,而不是把观点强加给别人。而一些领导者总是有“好为人师”的毛病,想克服这一点其实并不简单。当你想说服你的下属相信你的理论时,不妨以向下属提问的方式,来推动对话,并引导下属自己寻找答案。

从公司给你配了一个助理的那一天起,你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管理者,再也不能把你的助理当成一个普通的同事,你们的沟通也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作沟通了。

但你不能把老师“诲人不倦”的那套模板搬到职场中来,因为你心中想的并不能用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而你能说出口的同样少于你想表达的,更要命的是,你说出口的跟别人理解的完全不同。

多提问题,少提意见。看起来很容易?但想要克制你“好为人师”的本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想你以前的很多领导,他们习惯以“畅所欲言”开始对话,但谈着谈着就“图穷匕见”,进入“独唱团”的模式。要想避免陷入此类窘境,不妨通过简单具体的疑问句,引导对方不断接近问题的核心,而管理者则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抢别人的戏。

1.你在想什么?

中国式谈话常常以“最近过得怎么样”开头,以减轻对下属造成的压迫感,但我们总需要一句话,结束闲聊,进入认真的对话状态。

这句话的神奇之处在于它不是单向传递意见,而是鼓励对方说出想法;不是“我将向你提出一个严重的问题”,而是“你的想法是什么”?虽然这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但这句话仍然有一个锁定得很好的词:想法,我们仍然需要这个词,把谈话快速带进正式氛围。

在职场上,你可以鼓励你的下属说:“最近对工作有什么想法?……”“我感到你还是有很多自己的想法的,可以谈一谈吗……”

开放式问题通常很难得到积极的回应,对方很可能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怎么回答。管理者需要不断缩小范围,以提醒对方。

2.别的呢?

在对方回避真正的问题时,这个句式特别好用。

下属一定会在脑子里不停地转,到底这家伙要干什么?所以,他们明明最想说:“请不要周末在微信群里跟我谈工作”,到了嘴里却变成“领导说话太温柔,下次请对我们狠一点”。用这个问题,可以提醒对方:“我是真的想听到你的想法。”

请相信,此刻你想谈的问题,对方十有八九能猜到。如果对方避而不谈,就算你点破了,也还是没有用。

3.什么才是你真正的挑战?

这是一个从“寻找问题”到“聚焦问题”的转折句,无论是否找到你预设的谈话点,到了一定程度,你都应该用这句话,提醒对方:“下面,我们开始进入问题的核心”。

这句话有三个关键词:“你”、“挑战”、“真正的”。

真正的:我们开始聚焦问题了。

挑战:“挑战”其实是“困难”更积极的表达方式,是在问对方遇到了什么困难。

你:说明在这个问题中,谈话的主角还是对方,管理者仍然不能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个句式除了关心的味道之外,已经表达出一定的导向性,好像在说:“我们已经看到问题了,不管能不能解决,先正视它吧。”

为了显示出真诚,你不妨将问题改为:“在这些困难中,你觉得对自己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4.你想要什么?

这句话唯一的关键词是“想要”,是下属平时想过,但没有付诸实践、或者遇到困难的东西。

和上一句的作用一样,这个问题仍然是一个从“寻找问题”到“聚集问题”的转折句,不同的是,上一句是强调直面挑战(困难),这一句是强调工作动力(欲望)。如果你觉得对方是能力问题,上一句是重点;如果你觉得对方是态度问题,这一句是重点。

你可以将问题简化为:“在这些想法中,你最看中的是什么?”“如果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你会选择哪个?”

这句话的引导意味就更强了,但即便如此,管理者仍然是一个引而不发的幕后角色。

5.我要怎么帮助你呢?

从这一句开始,管理者将从一个“好奇的倾听者”的角色,进入一个更主动的帮助者的角色。

何时适合提出这个问题呢?一种情况,对方在前面第三、四个问题中,已经涉及你今天的谈话目的。

另一种情况,如果对方明显在回避你的目标,你应该主动改变谈话的主题,回到对方最关心的问题上,毕竟,这次沟通是要解决他的问题,而不是你的问题。

这个问句会表达一个强烈的意思:也许你需要帮助,也许你还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帮助,重要的是,今天的谈话,我会毫无保留地提供帮助。

但请注意,这仍然是一个邀请句式,而不是直接说“你的问题就是BalalBala”。它的表达重点不在于“提供帮助”,而是暗示对方:“这仍然是你的问题,你需要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我可以提供帮助。”

在职场上,你还可以这样提问:“你觉得,在哪一个问题上,我可以提供帮助?”

当然如果你觉得这个问题很严重,不容回避,下一个问题就能派上用场了。

6.如果你坚持这么做,那么你想放弃什么?

这是相当关键的一个句子。凡事皆有利弊,对一个方案say Yes,意味着对另一个方案say No,这就是决策,管理者永远在做选择,做多了,就形成了战略思考能力。

而普遍员工往往是流程中的一个环节(打个比方,一个广告设计师),不要求对最终结果负责(从不关心广告对商品销售的影响),缺少决策压力(无法想像客户在广告预算上的权衡),这使得他们更喜欢从外部寻找原因(甲方不懂广告),而很少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整体评估,从而导致:

第一、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在哪儿?

第二、即使意识到了,也缺乏动力去改变。

通过这个问题,管理者希望和对方一起直面“问题引发的麻烦”,或者改变自我,或者承担责任。

这个问题最主要的功能是化解对话过程中的僵局。当你觉得到了该点破“你的问题就是BalalBala”的时候,可以使用这个问题做为“触发器”。

而你还可以将问题说的更明确点儿,例如:“你觉得这么做,会有哪些风险?”“这么想也没有错,但你考虑过问题会出在哪儿吗?”“你有想过,如果这么做,你会放弃掉哪些机会?”“如果我们不这么做,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虽然这一步,你需要尝试剖析对方的问题,它仍然强调“这是你自己的选择”。

7.你觉得什么对你最有用?

无论有没有达到你预想的效果,你都可以用这个问题帮助对方回顾这次谈话最核心的东西。和通常中国式领导结束谈话时的“我来简单讲三点”不同,最后的总结仍然是让对方说话。

在职场上,你可以这样问你的下属:“你觉得,今天的谈话,对你而言有意义吗?”“你能总结一下今天的谈话中,最有用的东西吗?”

特别指出一点,关键词是“对你有用”,而不是“表决心”。

总而言之,在职场上,多提问题、少说话才能让对方越说越多,以便接触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注意,不要轻易地说出“我觉得”这三个字。上述七个问题应该按照不同情境向下属提问,以推动对话。这些问题的提出,是要引导下属思考。即便一次谈话可能难以解决所有问题,但解决问题是通过谈话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