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挤上熟悉的地铁,来到熟悉的办公室。你还是不得不去做你的分内工作。恭喜你,在战胜拖延症这件艰苦卓绝的战斗中,你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当事情完成时,你会减少压力和暴躁情绪,会因此变得快乐和高效。
具体要采用什么策略,取决于你产生拖延症的根本原因:
原因1:害怕把事情搞砸
解决方案:采用“避害型”策略
当你采取避害型策略,你期待的就不是变得更好,而是保持住现有的状态,不增加任何损失。当采取避害型策略时,成功完成项目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让老板生气以及忽视你。
担心把事情搞砸的忧虑,实际上会增强我们的避害心理。当你专注于避免损失时,你就会清楚,摆脱危险的唯一方式是立即行动。你越是担心,就会越快采取行动。
要想克服对搞砸项目的忧虑并逼自己立即行动起来,恐怕最佳办法就是认真想想什么都不做的后果。继续想下去,然后把自己吓到。这感觉很可怕,但它很好用。
原因2:不太“想”去做
解决方案:忽略你的感受
理论上,没有东西阻止你,你只是不愿做而已。用一分钟的时间静下心好好想想,因为它非常重要。我们所有人都曾经认为,要变得有动力和高效,我们得必须真正“想”行动、渴望行动。
在某种程度上,你需要致力于你正在做的事情,你需要渴望项目早日完成,你需要渴望自己变得更健康,或更早开始一天的生活。但你并不需要“想”这样做。如果你呆坐在那里,因为不“想”做而拖延工作,请记住:你实际上并不需要“想”去做。没什么拦着你,只要去做就行了。
原因3:它很难、很无聊、或者让人不舒服
解决方案:制定“如果—那么”的计划
当一次次因为拖延症误事的时候,我们会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告诉自己下次绝对不可以拖延,但事实上,你真的高估了你的自控力。你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它并不总能让你战胜自己,帮助你完成那些困难、繁琐或可怕的事。相反,制定“如果—那么”计划倒是可行的。
制定“如果—那么”计划,除了意味着确定完成一个项目所需的具体步骤,更需要你确定何时何地做哪些事情。提前明确你将要做什么,以及何时何地做什么,那么你就能毫不犹豫地开始行动。
当我们深思熟虑做艰难决定时,意志力显得非常有必要。而“如果—那么”策略则大幅降低了对意志力的需求,因为它会确保你在很早之前就做出了正确的决定,而不是在关键时刻左右为难。事实上,“如果—那么”策略可以使目标完成率和生产率提高2-3倍。
战拖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不仅要有绝对的信心,还要有具体的计划,上文提到的想象不行动的后果,忽略自身感受以及制定详细计划能让你顺利战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