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猎头网-中高级人才猎头网站!服务热线:400-1801-668 好猎头   |   登录 注册

上海09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将超3万

添加时间:2017-11-27 00:00:00
浏览次数: 0
市政协昨举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讨会

  昨天下午,市政协举行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讨会,与会者就如何建立合理、公平、公正的收入分配制度展开研讨,献计献策。市政协主席蒋以任出席研讨会并讲话。市政府发改委、市国资委、市农委的有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了本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情况和思路。

  据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陈国华介绍,本市职工平均工资自1996年跃上万元台阶后,直到2003年才跨上第二个万元台阶,中间一共用了七年时间。根据上海市统计局2007年1至6月的职工平均工资统计数据分析,今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将迈进三万元的门槛,从两万元到三万元的时间跨度是四年,职工收入水平整体上移速度加快。

  近五年本市国有企业平均工资年增长16.2%,国有企业职工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其他各类所有制企业职工收入增长幅度。2006年国企职工平均工资达36010元,居各类所有制职工之首,集体所有制企业平均工资15209元,其他所有制企业职工平均工资27459元。

  但在职工收入水平整体向上增长的同时,还应该看到,劳动合同对职工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增强,劳务工的收入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处于低水平状态。根据市总工会今年4月对4000名职工调查,1年及以下期限劳动合同人员当月的人均收入是2027元,1年以上3年以下的人均3022元,3年及以上的3153元,而非劳动合同制职工的收入在1600元左右。面对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大量求职者,劳务工收入水平偏低的现象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才会得到改变。

  问题

  收入分配仍存在深层次矛盾

  陈国华在会议上指出,收入分配是劳动关系的核心内容,是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所在。近年来,上海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职工收入总体水平呈上升态势,但仍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

  垄断行业工资明显偏高

  陈国华提供的数据显示:第二产业中垄断行业职工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传统制造业职工工资增长乏力。近五年职工平均工资上升幅度最大的是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幅度高达75.2%,2006年职工平均工资为51546元,年均增长15.1%,高于同期本市生产总值增长率3.6个百分点。制造业职工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1.2%,低于同期本市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0.3个百分点。建筑业职工年均增长10.6%,低于本市人均生产总值0.9个百分点。

  上海市统计局副局长朱章海在会上也谈到了这一点,位居工资收入前列的通信、金融、电力等行业均为垄断性较强的行业,而市场程度较高的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则排在低工资收入行列。垄断行业的职工工资收入水平远高于市场化程度,市场竞争较为充分的行业,这说明市场化程度的高低仍是行业间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行业间收入差距加剧

  陈国华在讲话中还谈到,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使第三产业中传统的金融、保险业职工收入一直处于职工收入水平的高端。2006年,全市金融业职工平均工资高达72959元,比2002年增长了一倍,年均增长18.9%,大大高于同期本市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同时,一些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和其他新兴行业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些行业逐渐成为工资增长较快行业,职工平均工资跃居高水平之列。

  朱章海也谈到,在第三产业职工收入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继续加剧。

  从绝对差额来看,2006年工资收入最高行业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为83525元,工资最低的行业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为23503元,两者的绝对差额达到60022元。从相对数来看,最高工资收入行业与最低工资收入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之比由2000年3.24:1扩大为2006年的3.55:1。

  从各行业工资收入水平差异对形成总体收入差距的影响看,两类行业对全市平均工资形成影响最大。一是如金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行业,这些行业平均工资水平较高,加上其工资总额在全市工资总额中的比重又大;二是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虽然工资总额在全市工资总额中的占比也比较高,但其平均工资水平较低。这两类行业,第一类行业对全市平均工资形成正向拉动,第二行业对全市平均工资形成负向拉动,对形成各行业总体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其他行业而言,更为显著。由于工薪收入是本市城市居民家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其占全部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始终保持在七成左右,因此,行业工资收入差距的扩大便成为影响本市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因素,也是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必须加以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影响

  收入差距扩大影响居民消费

  朱章海在会上谈到,行业工资收入差距扩大还对本市居民消费结构、尤其是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形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低收入家庭节余有限

  从国际上通行的反映收入差距大小的基尼系数来看,2003年开始,本市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首次超过0.3,由“比较平均”阶段进入“相对合理”阶段,2006年基尼系数达到0.3159,比上年有所扩大。2006年,20%的高收入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的低收入居民家庭的4.8倍。

  由于低收入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受到收入的刚性约束,表现为较高的消费倾向。2006年,本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为14762元,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平均消费倾向)为71.4%,而20%的低收入居民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达89.2%,比20%的高收入居民家庭高出27.8个百分点。若考虑到低收入居民家庭转移性支出等其他必要支出,实际节余相当有限。

  另外从反映生活质量的恩格尔系数来看,低收入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用于食品支出的比重高达44.6%,即近半收入用于“吃”,与高收入家庭27.7%的恩格尔系数形成鲜明对比。而且高收入居民家庭的食品支出中,有4成是享受型的“在外饮食”,而低收入家庭的食品支出几乎全为“柴米油盐”等基本食品。

  教育医疗购房负担沉重

  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高低收入阶层居民家庭的生活负担情况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除了食品支出外,教育、医疗、公用事业等刚性支出,也成了低收入居民家庭的沉重负担。

  数据显示,从高收入户和低收入户比较的角度,2006年20%的高收入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为26325元,是20%的低收入居民家庭的3.3倍,但是在人均教育支出上,高收入居民为1714元,低收入居民为1183元,前者仅为后者的1.4倍。同样,在水电燃料的支出上,高收入户仅为低收入户的1.5倍;在医疗保健支出的“药品费”子项上,高收入户也仅为的收入户的2.1倍。

  因此,仅教育、药品、水电燃料三项支出,就占低收入居民家庭总消费支出的23.9%,而对于高收入居民家庭来说,这一比重仅为11.2%。

  此外,由于收入鲜有节余,加上房价上涨过快,对于低收入居民家庭通过购房改善居住条件造成极大压力。抽样调查显示,2006年,本市居民家庭人均购房建房支出达2953元,相当于可支配收入的14.3%,其中20%的高收入户人均购房建房支出达11161元,相当于可支配收入的26%,但是对于20%的低收入居民家庭和20%的中等偏下收入居民家庭,几乎没人购房,其平均购房建房支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献计

  加大公共投入 营造均等机会

  市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郭士征在昨天的会议上,用五个效用说明了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的功能体现,分别是:普惠效用,提高收入水平;均衡效用,缩小收入差距;替代效用,规避收入风险;调适效用,合理收入结构;补充效用,增加收入来源。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权衡也谈到,目前收入分配政策方面存在两个问题:财政调节和社会政策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激励创业和创新的分配政策和措施不配套。在税收方面,上海七成以上的个人所得税为工薪阶层缴纳,税收的逆向调节现象较为明显,严重制约了财税政策对收入分配调节作用的正常发挥。

  在缓解上海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问题上,他建议,调整宏观收入分配关系,逐步提高劳动者报酬,逐步形成和建立职工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实行工资总量预算管理机制,解决经营者收入形成和决定问题;进一步完善经营者考核机制,将职工收入增长纳入对经营者的业绩考核中;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发挥工会力量和作用。

  在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完善社会政策体系,扩大公共服务的范围方面,他建议,加大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营造机会均等的发展条件;对困难职工实行帮困托底;对收入分配实行监督和监管。

  市政协主席蒋以任在总结讲话中说,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合理的分配制度,树立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通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采取各种有效的调控措施等,逐步解决社会分配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