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汪峰是HR,如何上头条?
添加时间:2017-11-26 23:59:50
浏览次数:
0
如果汪峰是HR......
招聘到人才的7大原则
说到招聘,HR就觉得头大,通常是人招到了,可试用期还没过就走了到底是招聘的方式不对,还是哪个环节的招聘出现差错?
先来看看华为制定的一套详细的7大招聘原则,也许能帮到你。
原则1:最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标准要求是具体的、可衡量的,以作为招聘部门考察人、面试人、筛选人、录用人的标杆。因为人才不是越优秀越好,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在华为,所谓“合适”,其标准如下:
(1) 企业目前需要什么样的人?这是“软”的素质,这由企业文化决定。即选人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还是以才为先?是强调个性突出还是团队合作?是开拓型还是稳健型?等等,这主要侧重于考察应聘者的兴趣、态度、个性等。(2)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这就是“硬”的条件,人力资源部门通过职务分析明确该岗位的人需要具 备的学历、年龄、技能、体能等。这侧重于考察应聘者的能力、素质等。
只有掌握了标准,招聘人员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用心中的这把“尺” 去衡量每一位应聘者。否则稀里糊涂,根本没有办法从众多的应聘者中挑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更严重的是若是经过“层层筛选”出来的优秀的人才在试用一段时间后 发现原来并不适合本企业,那么将造成企业财力和精力的极大浪费。
原则2:强调“双向选择”
华为在进行招聘的时候,会特别向招聘人员强调“双向选择”这一条,绝不能像一些企业一样,为吸引应聘者,故意美化、夸大企业,对企业存在的问题避而不谈,以致应聘者过分相信招聘企业的宣传而对企业满怀期望。一旦人才进入企业,发现企业实际上并没有原先设想的那样好,就会产生失落、上当受骗的感觉,挫伤工作积极性。因此无论是在最初的招聘现场,还是最后一轮面试的双方交流,华为始终把彼此满意作为获取人才的基础。特别是在最后安排应聘者和相关负责人谈话和吃饭的时候,负责人会把发展前景、发展现状、普遍存在的问题等实事求是地向应聘者做客观的介绍。
原则3:坚持“条条都要有针对性”的招聘策略
企业选人是讲求“实用性”还是为后期发展储备人才?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招聘策略。华为这几年的招聘主要都是针对高校应届毕业生展开的,因此它更注重应聘者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希望经过几年的培养,可以在将来用人的时候发挥作用。
原则4:招聘人员的职责 = 对企业负责 + 对应聘者负责
招聘人员既要对企业负责,也应对应聘者负责,要树立“优秀≠合适,招进一名不合适的人才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的观念。在华为,招聘部门会在每年年初就主动地参与企业和部门的人力资源规划、深入一线了解企业内部人员流动去向,随时掌握企业在各阶段的用人需求,以采取合适的招聘策略,及时为企业输送所需人才。
原则5:用人部门要现身考场
只有用人部门对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最清楚,而且招进来的人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部门的工作成效。宝洁前任首席执行官说:“在公司内部,我看不到比招聘更重 要的事了”。由此可见,招聘不只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而是上至CEO,下至部门主管所有人的工作。在招聘的过程中,华为会要求具体的用人部门和招聘部门一 起完成招聘工作,华为甚至认为用人部门对招聘的配合、支持程度如何,直接决定了招聘的成败。
原则6:设计科学合理的应聘登记表
有的企业会事先设计一张科学合理的应聘登记表,让应聘者填写企业需要特别关注的项目,通过面试前审查应聘者填写的资料,招聘企业可以淘汰一大部分明显不符合企业要求的人员,筛选出意向对象邀请其参加面试。
华为的招聘表格经过科学的设计,一张小小的表格就基本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所有情况,例如在华为的登记表格上把软件细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大大降低了面试的时间。
原则7:人才信息储备就是给企业备足粮草
招聘实践中,常会发现一些条件不错且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因为岗位编制、企业阶段发展计划等因素限制无法现时录用,但企业很可能在将来某个时期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华为绝不会轻易就与这些人才擦肩而过,华为的人力资源中心会将这类人才的信息纳入企业的人才信息库(包括个人资料、面试小组意见、评价等),不定期 地与之保持联系,一旦将来出现岗位空缺或企业发展需要,即可招入麾下,既提高招聘了速度也降低了招聘成本。
相信在集齐这7大招聘原则后,即使汪峰是HR,也能快速招到人才,说不定还能上头条呢
资深猎头眼中的外企“金饭碗”
十年前,我们为“明日之星”民企老板猎寻职能经理的时候,老板首先会告诉我们说:能不能去挖外企的人来。那个时候,10个外企经理人有9.5个是不愿意考虑的。
五年前,我们为“成长之星”民营企业猎寻副总的时候,老板说:可否去外企看看?我们的企业文化对于外企的人才还是有吸引力的。但是当我们面试了五六个跨国企业的外资中高层后,最终都看不上。
前几天,有一个老板说想请COO,问我有什么建议,我第一句话就是:基于贵司目前的综合因素,去外企挖这个职位恐怕不是很合适。
见老板迟疑间,我告诉他:
第一,像贵司这样体量的企业,副总的工作内容不仅仅要营运好当下的企业,更重要的是要对未来三五年的发展有个清晰的战略思路,这方面很多的外企中高层的表现是比较薄弱的。战略的参与、决策、落地、推进不仅仅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在运作,更重要的是在战略方向的制定上,绝大部分外企的中高层是没有参与过的。即便参与,也是在特定的资源条件下产生的,这方面的“大战场理念”很多外企人是不具备的。
第二,外企员工比较擅长使用各种工具和方法,这当然是件好事,他们的基本功比较扎实。但是在人与人、人与组织上,外企员工中也是同样充满着职场上的阴暗灰色的空气。民企中虽然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但是民企中天然有一种沟通的能力在平衡着各方面的力量,也就是说民企的中高层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组织中的能力上要比外企强,而且更接地气。
第三,其实,早在5年前,我已经和很多宝洁、HP、三星、西门子等等跨国企业的中高层职业经理人说,民企肯定是你们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你不去经历民企那一个阶段,你的职场人生是不完整的,而且现在民企在品牌追求上,流程价值链会越做越丰富,会有更多的职业机会带给更多的有志之士的。所以啊,很多真正有才能有智慧的外企中高层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都已经华丽转身了。所以现在民企去猎寻外企的中高层越来越方便了。
当然,我并不是说外企一无是处啊!外企的确有很多优秀的传承。特别是对于初入职场的朋友,外企在规范性、学习性、价值观培育上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再加上,有一部分人就以进入外企工作为荣,一辈子待在外企这个文化中也是蛮好的。其实外企也是在不断的适应社会,适应市场在做相应的调整的。但是还有一种人,内心怀着强大的梦想,只要你不变你的“初心”,你就要不断的审视自己。前面三五年在外企锻炼一下就够了!不仅仅是说你要为民族企业做出贡献这个意思,而是说,你要比很多有类似理想的同学先走一步,才能不断的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