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正在步入老龄化,而社会上缺乏针对中高收入人群专业的商业养老服务,建立商业养老综合体,集商业零售、休闲与老年公寓于一体的复合型项目,在目前中国可行吗。
2015/10/30 11:14
别太指望“以房养老”解决养老问题
即使不存在“70年产权”的障碍,指望“以房养老”来解决目前我国显得日益逼仄的养老问题,也并不是一个真正靠得住、可以和值得普遍推广的养老解决方案。
首先,目前我国最严峻的养老及老龄化问题,并不在城市而在农村。据“我国农村老龄问题研究”课题组的研究,农村老年人口规模是城市的1.69倍,这也就是说,目前我国老年人口中的绝大多数都在农村,农村老人总数超过1.2亿。而众所周知,相比于城市人口,农村人口的人均收入不仅更为微薄,而且其住房也更不可能被用来养老———一方面,较之城市住房,农村住房的财产价值要低得多,难以承担养老功能;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依据现行制度,农村住房也根本不可能自由入市交易。
再者,即便是在城市,“以房养老”的适用范围实际上也很狭窄。一方面,对于那些退休待遇十分优厚的城市人口(如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来说,依靠不菲的退休金便足以养老,根本就没有“以房养老”的必要;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没有自有产权住房如租住在廉租房、公租房中的城市低收入人口来说,虽然他们确实有养老之忧,但是又根本没有条件和资格奢谈“以房养老”。因此,在城市真正需要并且有条件实行“以房养老”的人,其实并不多———仅限于那些退休金不够多,又拥有产权房的人群。
最后,即使上述问题都不存在,要在未来普遍推行“以房养老”,也很可能会遭遇一个非常尴尬的困境———房子是否还能顺利地被“抵押”或“倒按揭”出去?我们知道,“以房养老”的一个预设的基本逻辑前提实际上是,当一个人年老时,他的房子仍足够值钱,可以顺利地重新入市,并以高价出售给年轻一代的买房者。显然,在老龄化不断加剧、年轻人相对减少的人口结构变化背景下,这一逻辑前提很可能会不再具备。专家推算,到2014年,老年人口总量和比例将首次超过少儿人口。老年人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房价如何可能长期维持“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