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30 11:11
建筑行业工程的层层转包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热点较多的问题,并且大多数工程质量问题最终都能放入这个筐里,以至于行业以外的人都觉得这是万恶源头。
其实细究起来,转包有几方面的可能:1. 正常的分工合作,所谓术业有专攻。比如土建单位只能做土建活,机电安装自然转包给专业安装公司;2. 项目太大,一家公司做不了,自然也要把部分工程或者标段分包出去;3. 各公司成本不一样,同样价格下,甲公司做不来要亏,乙公司却还有盈利空间,所以甲拿下项目转包给乙,两方都能有利润;4. 平衡各方利益,尤其是外地施工企业。
总的说来,分工合作和分标段发包实施都属于正常的转包范畴,如果总包企业具有很好的管理能力,不会有任何问题。第三种属于灰色地带,很难完全界定,但也不能说肯定会出问题。第四种其实是很多问题的根源,因为总包是没办法对其进行很好的管理和控制的,但基于目前的市场条件,恐怕很难根除。
再来说互联网,互联网的最大优势在于信息的扁平化,能够极大程度改变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当然也必然能够对工程的质量控制有所帮助,主要可能表现在对相关施工企业信息真实性的审核(包括资质,业绩,施工队伍,管理水平等)以及对转包行为的透明公布和发现(如果建立合理举报体系的话)。但正如以上所述,转包本身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不可能真正杜绝。我们需要的是通过互联网手段,或者其它手段,让转包之后的所有施工行为得到有效的管理,来控制和避免工程质量事故,而不是转包行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