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猎头网-中高级人才猎头网站!服务热线:400-1801-668 好猎头   |   登录 注册

工作该如何规划

添加时间:2017-11-27 14:52:06
浏览次数: 0

     首先得说,这不是一本励志书,也不是一本会直接告诉你答案的书。

     优酷上,有个同名的 TED 演讲,强烈推荐。演讲者,也是这本书的主要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他同时也是《创新者的窘境》、《创新者的解答》等书的作者。

     序言部分,作者举了一个例子:

     大学毕业5周年聚会上,同学们出席率很高,每个人看上去也是光鲜亮丽;到了10周年聚会,有些人缺席了,其中一些出了一些状况,例如:事业失败、犯罪、离婚。

     这是为什么呢?事业失败、犯罪或者离婚,显然不是你想要的。如何避免这些的发生,也是这本书试图引导你去思考的。

     思考,要过程还是结果?

     以编程为例,编程中,常会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这个时候,你会很自然的去请教别人或者自行 Google。通过别人或者 Google,你解决了问题。之后呢?你还会继续思考吗?

     不去思考,可以有很多理由:deadline 要到了,没时间;下次再遇到,就 ctrl+v 下嘛……

     作者的观点是,思考过程比结果重要。你呢?

理论的价值

     常会听到这句话:理论指导实践。可是,这句话的潜在含义,想过没有?至少我没有。编程,我可能更倾向于从实践中学习,而不是先去学习理论。这样会有什么问题?

     试错的成本很高!原本一个简单的问题,可能需要试错N次才能搞定。

     理论为什么有价值?作者的回答是:它能解释将要发生什么,甚至在你亲身经历之前就能告诉你将要发生的情况。

     你为什么想做管理者?

     做了几年编程,不少人想从事管理。可是,为什么想做管理者?你想过没有?

     作者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出的理由是:如果你想帮助别人,就要做管理者。如果干得好,管理者是最崇高的职业之一。

     帮助别人!

     呵呵!你能帮助别人吗?编程经验?人生阅历?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身边的大部分管理者都不合格。

     作为管理者,你可以为你的下属带来什么?公司会倒闭,人员会流失。你最终能给别人留下的是什么?

验证假设

     如果你看过《精益创业》,你应该知道什么叫做“验证假设”。作者提供了一个验证假设的思考框架。举例来说,比如:

     你有个朋友想到一个 idea,因为你会编程,他告诉你说,兄弟,咱们一起干吧!你是同意呢?还是拒绝呢?

     还有更好的方法,你可以问他:兄弟,你这个 idea,都做了什么假设?你准备为验证这些假设做些什么?如果他回答不了,呵呵,你懂的。

     如果你是管理者,这个思考框架的价值更大。

     想乘凉?先种树!

     这个道理很简单,用不着过多解释。可我们却常在做一些与之相悖的事情,比如,大家都挺崇拜编程“牛人”,闲聊中,也喜欢拿一些“牛人”说事。可是别忘了,有因才有果。别人在苦心练剑的时候,你不知在哪里happy呢。等到了“华山论剑”的时候,只能感叹:唉,高手真多!

     学习、工作上如此,生活上呢?同样如此。

     我们内心深处,恐怕没几个人会认为亲情、友情不重要。可是,你有多久没和父母、兄弟姐妹们好好聊聊天了?你又有多久没和铁哥们好好叙叙旧了?

     你给的是对方想要的吗?

     这句话,可以用在很多地方。你实现了一个功能,从功能性上说,完全没问题。但是呢?用户体验不太好。

     这个时候,产品经理可能会过来跟你说,兄弟,这东西,用户压根没法用啊。你辛辛苦苦做完了,结果别人还说“没法用”,你自然不爽。是改呢?还是不改?这是个问题。可是反过来想想,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功能?如果我们做的这个功能,压根不是用户想要的,那我们给了用户又有什么意义呢?

     换位思考,从用户角度出发。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此时此刻,你可能正在iPhone上看这篇文章。


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Assembled in China.


     没错,这里Design是核心竞争力。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呢?


     没有核心竞争力会导致什么后果?作者举了戴尔的例子。戴尔以外包的形式,一次次地将硬件生产交给华硕。没错,因为外包带来的生产成本的降低,利润更高了。


     可是,现在,华硕有了自己的电脑品牌。戴尔呢?


     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做?

 
     作者在书中,没直接这么说。分别用的是另外三个词:资源、应用流程、价值取向。资源是你所利用的东西,应用流程是你做事的方式,价值取向是你做事的动机。


     这三者之间有何关系?孰轻孰重?


     作者举了兴趣班(夏令营)的例子。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为孩子报个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可是,孩子在上这些兴趣班的时候,培养了正确的做事方式了吗?他们有过独立思考吗?家长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做什么”上,而没有放在“怎么做”、“为什么做”上。


     相比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作者的观点是:不如家长的言传身教。


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工程师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工程师文化。

 那么,什么是文化?


     书中,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是人们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工作的方式,这种方式一直以来被大家所沿用并且一直行之有效,以至于人们根本不会想到要以另一种方式去做事。


     定义难免晦涩,举个通俗的例子:你正在处理一个烦人的bug,这时候TL过来跟你说,这个bug先放放,处理另外一个需求。为什么呢?这个需求是老板提的。


     你会如何选择?或许TL过来跟你说的时候,你的选择已经是确定的了。


     这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就是文化。那文化又是如何形成的呢?答案显而易见了。


     平时选择了什么样的方式,就形成了什么样的文化。所以说,文化不是简单贴在墙上就ok的了。比如说,你也效仿Facebook来个“Code Wins Arguments”,可是实际情况是,每次讨论还是以老板拍板为主。呵呵,你说,这Code能Win吗?


仅此一次?别!


    “仅此一次”,或许是我们常对自己内心说的一句话。以这篇文章为例,原计划上周六写完的。可是呢?拖了一周!

      为什么会拖?因为之前已经发生过“拖”的情况,并且没读者怪我。这就是“仅此一次”的后果。

     “仅此一次”思维的背后理论是什么?边际思维。柯达破产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数码相机。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是谁发明的?柯达。这不是很奇怪吗?

      仔细想想,又不奇怪。靠卖胶片,一年可以轻松地赚很多钱,为什么还要卖数码产品?并且,数码产品和胶片在业务上是冲突的。用“仅此一次”来解释:今年靠卖胶片活得不错,那就明年再考虑数码产品。到了明年,呵呵,卖胶片还是活得不错,好的,那再推推……

     好吧,现在不需要推了。因为倒闭了。

一辈子最重要的是什么?

     这是书的最后,作者抛出来的问题。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答案。并且这个答案必须自己去寻找。

     引用书中的一段话,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

     如果你花时间来寻找你的人生目标,那么我保证,那将是你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本文所评书籍:《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美]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 [澳]詹姆斯•奥沃斯 著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