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假,不仅是大学毕业生求职就业的高峰期,也是不少在校生寻找兼职和进行社会实践的旺季。人社部门郑重提醒,劳动者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注意防范相关风险。
一、警惕招聘陷阱
1、黑中介陷阱
一些没有相关资质、未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或者冒用、伪造相关资质的“黑中介”,常打着介绍工作的幌子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以“轻松拿高薪”“升职加薪快”等为诱饵,使用各种手段骗取求职者钱财。求职者应选择具有正规资质的合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一定要查看其是否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核实中介机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是否包括职业中介服务。不要轻信中介机构口头承诺,一定要在确认相关内容基础上签订正式服务协议。
2、收费陷阱
凡是承诺交费后即可帮助内部推荐到世界500强或大型国有企业、确保拿到Offer的一站式服务,或是以押金、保证金、办证费、服装费、资料费等名目收费,这些都是骗局。求职者交费后,对方要么找借口不安排工作,要么以各种苛刻条件迫使求职者自动放弃求职或离岗,从而达到不退费目的,有的甚至直接“卷款跑路”。求职者应通过正规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或用人企业官网求职。如确需交费,一定要求对方出具正规发票并加盖单位公章,为后期维权保留证据。
3、套路贷陷阱
一些培训机构或中介公司以高薪、名企工作岗位为诱饵吸引求职者,面试时则以“外貌特征不符合标准”“需要特定的设备”“工作能力不足”“岗位有从业资格限制”等理由,要求入职者先行美容、购买设备、培训或者考证,并承诺达标后即可上岗。当求职者无力缴纳足额费用时,不法分子则与不良网贷平台勾结,承诺可以提供贷款服务。当求职者通过贷款方式缴纳费用后,对方则以各种理由予以解雇。更有甚者,一旦收取求职者相关费用后即刻“人间蒸发”,让求职者背上巨额贷款负担。求职者要提高防骗意识,遇到此类情况,应果断拒绝。
4、高薪福利陷阱
求职者不要轻信例如“普工300元/天日结”“月薪轻松过万”“新人入职奖励、低价购买手机”等高薪高福利诱惑,面对明显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高薪高福利陷阱,务必谨慎,谨防受骗。求职者要谨记工资补贴福利标准是由用工单位根据薪酬制度和劳动者实际贡献确定的,中介机构口头承诺均不可信。
5、套娃陷阱
某些用人单位在实际缺工情况下,以单位名义招聘实习生前来顶岗,借此分摊自身工作任务,降低单位用工成本,或通过“有偿实习”方式骗取劳动者相关费用。求职者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寻找实习或就业岗位,避免落入此类圈套。
二、提高劳动合同订立意识
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益的重要法律形式,劳动者一定要提醒用人单位与自己签订劳动合同,入职前仔细阅读相关条款并了解相关内容。
一看用人单位是否经过相关主管部门登记以及是否在注册有效期内,否则所签合同无效;
二看劳动合同相关内容表述是否准确、清楚、完整,不能使用含糊的文字;
三看劳动合同是否包含必备条款内容,如劳动合同期限、试用期约定、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
对于非全日制工作,《劳动合同法》规定可以订立口头协议,劳动者应注意留存当初作出约定时的有关证据资料。
三、提高实习权益维护意识
学生在暑期求职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招聘渠道,仔细核实招聘企业的信息、保管好个人信息资料,认真核对实习合同的各项内容。同时,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要求。
1、用人单位接纳全日制在校学生进行实习的,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劳动环境,不得安排学生从事与所学专业无关的高空、井下作业和接触放射性、高毒、易燃易爆物品的劳动,以及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2、学校不得通过中介机构或者劳务派遣单位组织、安排和管理实习工作。企业不得安排总时间超过十二个月的顶岗实习,不得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每日超过八小时、每周超过四十小时。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用人单位应当对实习学生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预防劳动过程中发生事故。企业应当按照实习协议为顶岗实习学生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4、企业应当按照约定的标准直接向顶岗实习学生支付实习报酬,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企业、学校不得克扣或者拖欠顶岗实习学生的实习报酬。
人社部门提醒广大劳动者,一旦遇到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及时向属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若遇到个人财物、人身安全等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情形,请保留好相关证据并立即报警。
来源:南京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