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个人信用的重要性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征信机构能更全面地掌握个人的信用状况,极大地增强了个人征信对人们的影响力。现阶段的个人征信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这给征信状况良好者带来了很多便利,也使得征信状况不佳者寸步难行。对此,每个人都应当提升征信意识,正视信用安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好个人信用。
一、提升征信意识,个人信息别伪造
去年,张先生正处于失业状态,按规定无法办理信用卡。为了提升自己的信用,张先生想到了弄虚作假的方式,在个人资料上填写了朋友所在的工作单位和虚假收入信息,并让朋友帮忙应付银行的电话调查。后来,张先生成功领取了信用卡。而到了今年,张先生参加公务员考试时,在政审阶段便被告知不合格。原来,政审材料显示张先生近两年处于待业状态,这与征信记录中的工作情况不符,因此审查人员认为张先生存在诚信问题。就这样,张先生因为伪造个人信息,最终影响了自己的前程。
从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张先生之所以伪造个人信息,是因为征信意识薄弱。他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也不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征信系统忠实地记录下来,这才导致了他的公务员考试受阻。因此,要养成良好的信用习惯,首先便要提升征信意识。
二、正视信用安全,征信洗白不可信
刘先生收到一条短信,提示他信用卡已被冻结,理由是他最近一年有两次逾期还款记录,且已被上传到征信系统。看完短信后,他非常着急,因为他之前确实有逾期还款的记录,于是便拨通了短信中留下的电话。通话时,对方称能帮忙删除征信不良记录,前提是刘先生需提供1万元以上的储蓄证明。这时候,刘先生来不及多想,便按对方提示输入了银行卡号和验证码。操作结束后,对方称被扣掉的1万元是银行正常转账,将在24小时后原路退回,随后刘先生的信用卡和征信记录也将恢复正常。第二天,刘先生发现钱款并未退回,便再次拨打电话,但已经无法联系上对方,这才意识到自己遭遇了电信诈骗。
上述案例,是一起典型的征信修复诈骗。在现实中,所谓的征信修复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重大安全隐患,一是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二是可能使受害者深陷套路贷险境。其实,所有的征信修复和征信洗白都是不可信的,凡是自称能修改或注销征信不良记录的行为都是诈骗。因此,我们要正视自己的信用安全,绝不可轻信信用洗白或修复。
要维护好自己的个人信用,除了提升征信意识和正视信用安全之外,还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事情:一是定期查询自己的个人征信报告,充分了解自己的征信状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二是规范使用信用卡,合理安排还款时间,尤其是要注意避免逾期;三是慎重为他人提供担保。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个人信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应当重视自己的信用,努力提升征信意识,进一步正视信用安全,积极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守护个人信用和维护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