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猎头网-中高级人才猎头网站!服务热线:400-1801-668 好猎头   |   登录 注册

成都“共享员工”,这样缓解临时用工难题

添加时间:2022-07-27 17:12:46
浏览次数: 0

近期,成都出现了新灵活用工模式——“共享员工”。

 

2月10日,成都市电商企业协会、成都市食品商会、成都市食品工业协会和成都市食品生产安全协会携手,集中发起成都电商企业疫期“共享员工”招工令。其中,招工单位涉及京东(成都)、苏宁(成都)、伊藤电商等,招工需求涉及各园区、营业部、社区等从事仓储库内生产、终端配送业务等。

 

啥叫“共享员工”?

 

当前,由于餐饮、酒店、百货、零售等线下经济因疫情受到较大影响,部分员工尚无法上班。而与此同时,生鲜、日化等线上需求井喷。此外,如物流运输、配送、仓储超负荷运转,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急需补充大量劳动力资源。

 

2月3日,盒马发出第一封“招工令”,提出向餐饮企业“借调”待岗员工,这种做法被称为“共享员工”。


协会“打包”招工令

 

“共享员工”新模式逐渐走上台前,成都市电商企业协会也想通过这一方式,帮助企业解决燃眉之急,发起了成都电商企业疫期“共享员工”招工令。

 

“现在已有400多人报名,大部分是个体。”成都市电商企业协会秘书长吴蕾表示,个人应聘和原有公司派遣,是“共享员工”目前的主要形式。个体之外,以企业为主体的跨行业劳动力输出也在进行。酒类新零售企业1919也参与了盒马鲜生发起的共享员工倡议。“疫情期间也有部分人力闲置,现在我们输出了200个员工参与共享计划,后期还会增加一部分。”1919有关人士还介绍了其加入共享计划的逻辑——终端有配送需求的消费品行业包括生鲜、酒类、餐饮等,都有较高的契合度。

 

成都市商务局电子商务处处长陈莉向记者表示,从协会的前期沟通来看,京东、盒马、苏宁、美团和伊藤电商,存在物流人员的缺口问题。除了电商行业,其他与疫情关联度较高的产业,如口罩等防疫物资生产商也陷入了员工短缺的困境。


灵活、成本低、消除信息不对称

 

一边是餐饮等行业“用工冗余”,另一边是电商等行业“招工紧张”,有业内人士表示,“共享员工”灵活、成本较低等特点,能够有效促使劳动要素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但需要有相关平台进行对接,成都市电商企业协会便适时搭建了服务对接平台,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共享人才”招工令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待岗员工的信息不对称。应聘者可以结合自身情况,择优选择。

“共享员工”本质上是一种人员借用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在原来单位跟员工之间。

两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在法律上被称为“业务借调”。中国政法大学社会法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娄宇解释说,“业务借调”的含义是,劳动者只与一家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由于业务上的需要,该用人单位临时将其“借给”另一家用人单位,另一家单位对其进行实质上的管理。

 

法学博士后、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学辉律师认为,达成合作协议之后,餐饮企业与员工仍然具有劳动合同关系,餐饮企业依据劳动合同继续享受合同权利、履行合同义务。与此同时,电商企业作为实际用工单位,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供约定劳动条件,按时支付劳动报酬,防范工伤事故的发生,购买商业保险分散用工风险等。

李学辉建议,员工应当按照餐饮企业的指派或者经餐饮企业同意与电商企业签订的劳务合同履行义务,领取报酬,要求电商企业购买商业保险等。

抱团取暖、灵活自救,“共享员工”让行业企业站在了一起,实现“跨界”合作,合力解决当下困境,缓解临时用工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