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大学快毕业时,我去参加了一场校招,面试了一家传统制造业公司。
在我信心满满地做完自我介绍、认真回答了几个面试问题后,HR突然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有什么职业规划?
那时候的我,既没有对公司行业做过充分了解,也不清楚自己面试的岗位具体是做什么的,所以面对这个问题只能支支吾吾,回答错误百出。
然后,这轮面试我就没通过。
有没有同学和我拥有相似的经历,如果有,你知道HR为什么会问到职业规划吗,怎么回答才合适呢?
HR不只是在问职业规划
面试中,HR的每个问题都不“简单”。
一般来说,他们之所以问求职者的职业规划,无非是想了解你为什么想应聘这个岗位、适不适合这个岗位,能不能在这个岗位做好。
具体来说,就是想了解求职者的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目标动力、发展规划和一些通用能力。
1.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即对自身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自我介绍就是一种自我认知的反映,但是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并不能让HR确信我们真的如简历中那般优秀,通过面试问题来侧面了解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
求职者在回答职业规划的时候,可能会谈到自己应聘的原因,例如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岗位相符合,自己的特长能够帮助自己处理好岗位工作等。
2.职业认知
如果说自我认知是HR了解求职者适不适合这个岗位,那职业认知则可以帮助HR衡量求职者能不能把工作做好。
职业认知,就是对应聘的岗位职责及公司所在行业的认知。
例如当你应聘一个在线教育的产品经理岗位,职业认知就是对在线教育行业和对产品经理岗位的理解和看法,以及是否掌握处理相关工作的职业技能等。
应聘者在阐述自己的职业规划时,通常会提及专业发展路径,即希望自己能达到什么样的专业水准,这就是职业认知的体现。
3.目标动力
“你为什么会选择应聘这个岗位?”HR经常会问到这个问题。
对大部分人来说,工作都是为了挣钱。但如果HR听到“为了挣钱”这样的回答,他们会想,如果其他公司用更高的工资挖你,你是不是会马上跳槽,然后HR就会考虑到底要不要你了。
同理,HR可以通过职业规划了解到你的目标,也就是你希望达到的结果,会通过何种方法达成。
这主要是考察求职者是否切实、用心,能否给公司带来价值。
4.发展规划
HR了解求职者的职业规划,还有一方面是想了解求职者未来发展规划与公司发展是否一致。
如果求职者想在1年内成为团队管理者,但公司规模较大、考核标准严格、晋升难度比较大,而他却非常坚持自己的规划,那他就不太适合。
另外,如果公司未来希望朝着新能源方向发展,但是求职者却始终认为应该坚守传统能源,与公司发展规划背离,当然也不适合。
以上就是HR在面试过程中比较关注的几个方面,那么落实到现实中,该如何回答呢?
这样回答给自己加分
回答之前,我们需要提前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是对公司所在的行业进行了解,如行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还要对公司进行一些了解,如公司近年重大改革、公司新项目,这些可以去公司官网等对外宣传渠道查找。
其次,要对以往工作经验和工作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出一些独特的工作方法,在面试过程中让HR感受到你的专业。
最后要想清楚几个问题:你想做什么、你能为公司提供什么价值、公司能为你提供什么资源。
1.对行业的看法
在回答职业规划问题的时候,可以考虑先谈一下自己关于这个行业和公司的看法。
如在面试在线教育行业时,就可以提及在线教育近年来蓬勃发展的趋势,列出几个业内比较知名的在线教育行业分别是怎么做的。
2.为什么应聘这个岗位
这里可以告诉HR的因为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等原因,并阐述自己的工作预期和目标。
举个例子:
你去应聘一个音乐公司的运营岗位,你可以告诉HR自己特别喜欢音乐,并参加过相关比赛也有获奖。
而在求职目标方面,可以说自己想要成为一名音乐领域的运营专家,应聘本岗位主要是想完成工作的同时,学习行业经验,在工作中成长。
3.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具体到个人发展规划本身,可以阐述一下自己的最终目标、长短期规划、通道设计等三个方面来。
最终目标,就是最终要达成的目标,目标一定要具体,如希望掌握数个强大的职业技能来成为公司的管理者或领域内一定水平的专家。
长短期规划,则是指要从长期和短期规划分别来阐述,长期规划应该尽量宏观,短期规划应该尽量具体。
一般来说,长期规划的时间为3年左右,短期规划则具体到1年内。
通道设计,就是通过什么方法、需要什么资源来实现这些规划。
比如你告诉HR希望在5年后达到市场经理的水平(最终目标)。
长期规划2-3年成为主管,3-5年成为达到市场经理是水平;分解为短期规划,就可以从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分别阐述。
综上所述,职业规划就是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出自己当下最适合的职业发展方向,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有效的合理的计划与努力。
所以,谈到职业规划时,我们要综合考虑到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