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悟空问答里,看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我想学画插画,但是家里托关系让我去大公司上班,我该怎么选择?”
是遵从自己的意愿,还是听从父母的安排?乍一看,这似乎又是两代人观念的冲突。我本想聊一聊自己的经历,希望能对提出问题的人有点帮助,可是我突然发现,这个问题,似乎又不是停留在观念冲突层面这么简单。
因为我们倘若抛开情感,不去想这种观念的碰撞,真实的从职场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就会发现,还有一件更严峻的事情需要我们考虑:
身为一位职场人,我们究竟是该忠于职业,还是忠于企业?
那些没有把命运和企业捆绑在一起的职场人,现在都过的怎么样了?
如果时间回到20年前,我猜不会有人思考这个问题。
在那个人人争抢“铁饭碗”的年代,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忠于企业,然后从20岁一直干到50岁,住在企业给分的家属房里,从容的拿着退休金,这一辈子未必能大富大贵,但也不会受穷。
我家的老邻居,曾经在粮食口单位上班,职位不高,就是一普普通通的检斤员,但是人家吃的、用的几乎都是单位发的,而且每次听他说自己在粮库上班时,感觉他的头都是高昂着的,那种骄傲感,别提有多让人羡慕了。
但是在今天,“铁饭碗”可能有钱、有关系都未必有的找,而且我前阵子看到一个数据:中国私营企业的寿命只有2.9年,每年约有100万家私营企业倒闭。
这和过去那种动辄就在一家企业“终老”的情况做比较,简直让人感到心碎,企业能和员工一起走过的时间越来越短,但是相比之下,我们看到了另一种情况的发生:
那些在自己的职业领域做的很好的人,不管平台怎么变换、老板怎么变换,他们却始终都能混的很好,而且一些有远见的人甚至已经跳出了公司,自立门户,在一些线上学习平台授课,专门教人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有一笔很不错的收入。
那些没有把命运和企业捆绑在一起的职场人,现在都过的怎么样了?
事实上我们能够看得出,外在环境的变化,对于职场环境的冲击非常明显,职场人想要保证个体利益最大化,很显然,对于职业的忠诚,是要高于对组织忠诚的。
也就是说,在过去的环境里,你做什么并不重要,你在哪里工作很重要;而现在则是你在哪里工作不重要,你做什么才重要,企业的平均寿命越来越短,即便是你想把命运和企业绑定在一起,可能时代都不会给你这个机会。
在我看来,选择忠于职业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01.选择职业赛道能让你走的更远
对于大多数职场人而言,企业提出的承诺,有时候只能听一听,与其把未来寄托在企业身上,不如寄托在自己身上。
我们在和公司签合同的时候,表面上看是把自己“卖”给了企业,实际上我们内心都清楚,这个合同是签给自己从事的职业,在入职一家公司时,福利待遇往往并不是首选,相反,公司的业务方向能给自己的职业发展提供多大空间,才是我们更关心的事情。
因为在两年后离开这家企业时,我们的职业造诣,将直接决定我们的薪水以及岗位,相信有过跳槽经历的小伙伴都深有体会。
随着时间的积累,我们对于职业的理解,还有职业技能的修炼,都是影响我们能否走的更远,去到更高岗位实践的重要因素。
相比于企业提供的、能够看到终点的赛道,奔跑在职业的赛道上,我们几乎很难看到终点,因为总会有更优秀的人和更优秀的平台,出现在前进的道路上。
那些没有把命运和企业捆绑在一起的职场人,现在都过的怎么样了?
02.人们对于自己领域内的关注,高于对企业的关注
过年的时候参加了一场同学聚会,在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家对于是否在大公司上班,并没有过多的追逐,反而是更关心彼此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到什么程度了,生怕自己在同一领域里落后。
就包括我身边的同事们,在业余时间学习的时候,都是打开各种论坛和学习网站,看看自己领域里的大佬们又搞出了什么新东西,有哪些内容更适合自己进阶,而在我刚工作的前两年,当时的同事们则更关心,自己中意的大公司什么时候发布招聘信息。
换句话说,学习的渠道被打通,过去在大公司能学到的东西,现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学到,人们理所当然的更关心自己的技能水平,等自己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再做出选择,显然是更有利的。
那些没有把命运和企业捆绑在一起的职场人,现在都过的怎么样了?
03.忠于职业能够获得更多的选择权
可能很多读者看到这里,难免心生反感,说一千道一万,发展职业技能不还是要去打工嘛,没有企业提供平台,有再厉害的本事又如何?
没错,这一点也正是我要说的,在没有创业的“本钱”时,我们往往会受困于企业,特别是自己本身没有什么积累的时候,可能我们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能有一家企业“收留”就很不错了。
但是任何一个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有规划的人,都会通过职业技能的提升,渐渐的把选择权握在自己手里,当眼下的企业不能满足自己的职业发展需求时,能够勇敢的跳出来,进入一个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
说的再直白一些,当你在职场中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即便面对各大公司的offer时,你都有权利对不适合自己的公司勇敢的“say no”。
那些没有把命运和企业捆绑在一起的职场人,现在都过的怎么样了?
04.从企业的角度看,忠于职业的员工更利于企业稳定
过去我们认为,增加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会让企业更加稳定,但是在《组织行为学》一书中却表示,拥有忠于职业的员工,实际上对于企业的稳定帮助更大,原因很简单,优秀的人更愿意和优秀的人共事,企业提供了一条职业的奔跑赛道,反而能留住人才。
日本的一家名为“茑屋书店”的企业,就深谙这一点,他们发现,很多年轻人喜欢和比自己优秀的人,而不是比自己职位高的人共事。
作为一家提供设计生活方式的企业,你能想象参与音乐区设计的员工,自己就举办过200多场演唱会吗?
“茑屋书店”会让各个领域内的牛人参与到工作中来,不仅激发了员工的灵感,同时也让他们感觉到,与自己共事的这些人,都是行业内的顶尖人士,我在这里工作,能够学到更多东西,见识更多的大牛。
最后我想说的是,忠于企业并不是一无是处,只是在外部环境不断变换的今天,相较于忠于职业,把未来交给企业显然是有着很大风险的。从很现实的角度来看,职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更多优秀年轻人的加入,使得这种竞争更加的焦灼。
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强大,一来是能摆脱一些焦虑的情绪,二来则是能够获得资源和机会的青睐,说的再难听一点,有一门优秀的手艺,即便是面对企业倒闭,失业这种事是很难找上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