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里,每一个刚晋升的管理者,都要接受“管理之道”的培训。
这套课程是以湖畔学院为主打造的管理者培训体系,会在湖畔学院对中、高层管理者进行培训,而基层管理者则由各个事业部来培训。
在对基层管理者的培训内容上,马云希望加入些儒家思想。
马云说:“基层管理者要带好团队,不断地做好事,一层一层往上走。要有积极和赢的心态,还要将其灌输给团队。”
做好一个管理者必须坚守的五条“管理之道”
作为一个团队的管理者,要在实践中做好示范,要给员工树立一个好榜样。
在阿里做管理者挺难的,挑战很大,成长很快,但要求也高。
要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必须坚守五条“管理之道”。
01
知人善用
“知人善用”对于管理者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管理者要做到“知人善用”,有三个管理法则适用于任何企业的管理者。
一是去了解你的员工,做到“知人”。
做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和做销售一样。
销售要想做得好,必须先去了解自己的目标客户。做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要想管理好员工,你首先需要去了解自己的员工。
有的管理者的管理思维是“线条性思维”,认为自己只需要安排好工作就行了,至于员工心里怎么想、他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根本没兴趣听,也不想知道。
做好一个管理者必须坚守的五条“管理之道”
这是一种错误的管理思维。
做管理要跟一群人打交道,然后带领这群人共同去完成一件事情。如果你对这群人都不感兴趣,何谈管理?
所以,作为管理者,要经常与团队的伙伴接触,了解每个伙伴的优点、性格、兴趣等。
只有足够了解员工,才能做到“知人”。
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需要注意的是,人的个性和才能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有时不容易显现出来,所以管理者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观察、评估。
比如,有的员工平常表现出来的个性是由环境造成或刻意包装的。
这时,管理者要通过旁敲侧击与审慎地观察,了解员工最真实的情况,把他放在最合适的位置。这就是“知人”。
二是用人之长,补事之短。
英国管理学家德尼摩提出了“德尼摩定律”,说的是“凡事都应有一个可安置的所在,一切都应在它该在的地方”。
这一定律适用于管理者。管理者在带团队的过程中,要用人之长,补事之短。
关于这一点,我的同事曾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
那是一次做团队交接的时候,我在给他介绍团队的伙伴时,当说到这个员工有什么优势和劣势时,这位同事跟我说,你只需要告诉这位员工的优势就行了,不用跟我说他的劣势。
因为你跟我说了他的劣势之后,我会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这是挺让我触动的一件事,也带给我很深的管理体悟。
作为管理者,尤其是基层管理者,要发挥员工的优势,弥补他的劣势,这样才能做到用人之长,补事之短。
02
使其青出于蓝
什么叫“使其青出于蓝”?
也就是超越伯乐。
伯乐是发现人才的,作为管理者,我们要超越伯乐,不仅要发现人才,还要成就人才。
我在阿里做了近十年的管理工作,最大的感触可总结为两个短语:拿结果和培养人。
首先要不断地定目标、追过程、拿结果,然后全力以赴地培养人。
在从员工到管理者的转型中,很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他根本不懂得培养人,不仅不懂得培养人,而且有时还会阻碍员工的成长。
做好一个管理者必须坚守的五条“管理之道”
作为管理者,要包容员工,允许员工犯错。
事实上,管理者本就是在不断地犯错中成长起来的。
但当我们成为管理者,却不允许员工犯错,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朋友圈里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最浪费时间的事,就是跟年轻人讲道理,因为只有犯错才能真正地成长起来。
做好一个管理者必须坚守的五条“管理之道”
当然,需要提醒管理者的是:不能让员工犯承担不了的错误,只能让他犯能够驾驭和把控的错。
如果这个错管理者弥补不了,那犯错的员工就会面临着被开除的可能。
说到这里,再强调一点,中国有一句老话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这句话对于传统的管理起到了负面影响。作为管理者,只有在不断培育人的过程中,自己才能够获得成就,也就是成人达己。
我们带团队,看似是在帮助团队伙伴成长成功,其实是在帮助我们自己成长,也叫成人达己。
03
执行有果
一切都要以结果为导向。
阿里有一句“土话”是:没有过程的结果是垃圾,没有结果的过程是放屁。
做好一个管理者必须坚守的五条“管理之道”
在华为也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副总裁跟任正非说:“有的人没有功劳还有苦劳”,
结果任正非直接开口训斥:“以后少说这种话,没有功劳哪来的苦劳,我没跟他要资源损失费就不错了。”
所以,作为管理者,我们也要传达给团队一个理念,那就是:只为结果买单。
04
身先士卒和正大光明
第四条和第五条:身先士卒和正大光明。
毋庸置疑,这两条是“管理之道”最基础的东西,是每一位管理者都应该谨记在心的。
作为管理者,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阿里一直推崇:在团队里有的东西即使是错的,也要让它长在阳光下,也要足够透明,这就是要做到正大光明。
做好一个管理者必须坚守的五条“管理之道”
试问作为管理者的我们,有谁敢说自己做到了身先士卒和正大光明?
这两条管理之道听起来容易,管理者都懂,但要做到却很困难。
所以,“道”的层面是需要管理者持续不断地修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