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猎头网-中高级人才猎头网站!服务热线:400-1801-668 好猎头   |   登录 注册

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才!企业如何有效进行人才升级

添加时间:2022-01-07 17:54:47
浏览次数: 0

  经营企业,关键是经营好人才,而经营人才的关键是造就人才、用对人才和留住人才,充分发挥出人才的内在价值,为公司创造巨额财富。

  人才吸引力大的企业,一定能广聚人才,而人才兴旺的企业,其发展一定旺盛。

  现在,互联网的逻辑其实就是全球最优人才资源的整合,这是保持企业全球竞争能力的不二法则。

  01

  松下幸之助的成功真谛:造产品前先造人

  企业常常惯用各类方法,让员工做好工作,可就是达不到效果。到底是员工的问题,还是公司管理的问题?

  其实,二者兼有之。

  企业没有培养好人,从而导致员工做不好工作。

  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制造产品之前先要制造人”。

  的确,员工的素质决定了产品的品质,有什么样的员工,就有什么样的产品。

  为什么我们许多企业造不出优质的产品?为什么次品率居高不下?

  其实,到一些企业的车间走一下就知道了。

  我们许多企业在招人时,没有什么标准,只要肯在车间做事就行。

  员工上岗前也没有什么培训,进去就上生产线,边作业边摸索,而且员工也没什么品质观念,只追求完成工作量,而不管造出的产品有没有问题。

  这种用工模式是很难造出高品质产品的,公司产品也很难做成品牌,充其量不过是中低端的货。

  丧失敬业精神的企业,是生产不出优质产品的。

  相反,能创造出一流产品的企业,必然拥有一批出色的员工。

  有一个故事让人深有感触:

  有人去美国惠普公司的一家工厂参观,见有一位工人在车间作业时,热得满头大汗,便问他:

  “为什么电风扇朝着机器吹而不朝人吹?”

  这位工人回答说:

  “机器要保持清洁,避免蒙上灰尘而损坏,所以要朝机器吹。”

  一件小事表明这位员工已经与公司心心相印,人企一体。“你就是公司”,可以说是惠普公司经营哲学最成功、最动人之处。

  所以,经营企业前,要先经营好人才。

  大家或许都知道这句名言:“如果你把我们的资金、厂房及品牌留下,把我们的人带走,我们的公司会垮掉;相反,如果你拿走我们的资金、厂房及品牌,而留下我们的人,十年内我们将重建一切。”

  这是世界500强企业宝洁公司前董事长Richard Deupree的信条。

  比尔·盖茨也承诺说,离开现在的公司后也能创办第二个微软,前提是让他带走100个人。

  英雄所见略同,不管是松下幸之助Richard Deupree,还是比尔·盖茨,这些一流的企业家都指向了同一个观点:

  企业的核心资产是人才。经营企业的本质就是经营人才,而经营人才的前提是先造好人才。

  员工的优劣都是企业造出来的,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员工。

  02

  人到底是成本,还是资源

  人是成本还是资源?

  许多企业把员工看成成本,结果导致管理上问题重重,老板和员工相互抱怨,劳资冲突严重,员工丧失工作热情,企业也陷入了发展困境。

  而相反,把员工看成宝贵资源的企业,却生机勃勃,发展迅速。

  现实中,很多的企业往往是把员工看成一种成本,将员工看成一种纯粹的雇佣关系。

  企业花钱雇了员工,那他就得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做事。

  所以,在这种理念之下,企业要做的就是如何把员工工作饱和度提到最高,而将人员成本压到最低。

  我们常常在企业里看到一种现象:在一些小型不规范的私企里,老板和老板娘常常在监督每个员工的工作表现,如果发现有人无所事事,要么批评你,然后给你布置个事做,要么找机会把你裁掉。

  如果两个人的工作,你一个人能做完,老板就会很快淘汰另一个,结果员工的身上承担的工作越来越多。

  但另一方面,老板给你的工资报酬却是很难提升的。

  这种用人心态叫做:又想马儿快跑,又不想给马儿吃草,结果马儿倒掉了。

  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差距就是在管理水平上,而企业的管理,最核心的就是对人才的管理,只有把人才激活,员工才有热情为企业工作,人才培养越来越多,层层上涌,企业才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才能不断快速地对外扩张。

  记员工并非成本,其实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是能不断增值的。

  员工是资产,资源在员工身上,只要把人才运营好,把员工潜能激发出来,共同把企业做大,实现企业和员工共赢,企业才有凝聚力和生命力,才能不断做大做强。

  03

  千里马是“相”出来的吗?

  企业打着灯笼去寻找千里马,有时明明看好对方,认为是人才,而招进来后却并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业绩平平,有的甚至成了“害群之马”。

  到底是“千里马”有问题,还是我们评选的方法有问题?

  企业都希望能获得千里马式的人才,我也见过不少集团公司老总,在会议上焦急地对高层讲:“我们一流的公司,要用一流的人才!”

  在许多公司都存在一个荒唐的现象:老板天天强调人才,而公司就是找不到人才。

  有时好不容易花重金找来一个,一工作起来就发现是水货。

  到底是因为没有千里马,还是我们寻找的方法有问题?

  答案当然是后者。

  其实,仔细研究一下企业的选才方法,就会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

  人才的获取无非是通过外聘和内部选拔两种方式,但企业在判断、选拔人才时,往往采用的方法是“相马”,而不是赛马。

  所谓相马,就是先设定好人才的标准,再根据这些标准去套选人才,符合标准了就认为是企业所要的人才,而不符合标准的,就会拒之门外。

  我们都知道目前许多公司在招聘过程中,都是按照一些经验、背景、学历等死板的标准去套取人才。

  在招人时,往往在岗位条件上列明:同行业工作经验五年以上,担任管理职务三年以上,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英语六级……招聘广告发出去后,就开始收集简历,根据简历来作出求职人员的初步选择,符合条件的就给面试机会,再经过一番淘汰就能把人定下来,而不符合条件的,简历便扔在一边。

  实际上这种方式却往往让公司错失优秀的人才,而最后招聘到的很可能是个庸才。

  现在许多公司在招聘人才时,其实和“按图索骥”差不多。

  公司招人时,先提出一些条件,例如学历、经验、背景和证书等,然后再按照这些标准去套取人才,最后找回来了的可能是只“癞蛤蟆”。

  要知道学历、经验等都是一些空虚而没有经过实践的东西,只能辅助证明他可能有这个能力,但他能不能做事,愿不愿意做事却判断不出来。

  因为这些标准考察不到求职者的品格、协作能力和敬业精神等,而这些往往比职业技能更重要,因为招聘进一个有才无德的人往往是毒药,能破坏整个公司的氛围,或者侵犯公司的利益.

  管理笔记实战培养人才,千里马是赛出来的,而不是相出来的。

  正如俗话所说:“是骡子是马,拉出去溜溜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