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跳槽的原因,每个人都不尽管相同。但不管哪种原因,归根结底,总归是希望有个好的薪资提升。从应聘者的角度,当然希望薪资涨幅越高越好,更能体现自身的价值。但人力资源市场有着它自身的规律性,薪酬也受市场波动状况调节,但不会背离正常范围太大。背离过多了就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但很多人不以为然,在被问到薪资期望时,总是与前同事比,与周围朋友比,某某跳槽增幅100%,我要求增50%不过分啊!拿到高薪跳槽的人,被朋友羡慕,看起来很美好。而其面临的风险,遭遇的壕坑,却不会对你说。
(一)过热的行业,大起大落
以IT行业为例,前些年,一些岗位人才稀缺,风投加持下的互联网公司疯狂烧钱不惜重金互挖人才,导致了IT行业薪资的非常态化增长,增幅达到160%甚至200%的都有。然而又有多少人因此掉坑里、被套路了、被裁员了......在互联网公司纷纷大面积裁员的一片哀鸿中,或接受降薪保住工作的、或重新找工作接受降薪职位的......即使一度热棒的BAT技术人员,出来找工作也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局。人的待遇只能上不能下,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还有多少企业再肯为虚高的薪资接盘买单?
(二)创新的行业,路漫漫
在技术领域新兴行业,如人工智能,如基因检测,看好未来前景者众,纷纷加入创业,大小公司多如牛毛,都想在起步阶段介入以便在未来分得一杯羹。而这些行业,需要的核心人才是技术领域的项尖人才。所以,在创业初期,往往需要聘请行业内资深专家加入才能启动最核心的产品研发,以及市场推动。要想请动这些专家,除了谈情怀给期权股份,高薪是必不可少的。
但由于这些创业公司的资金大都是来自投资。资本的前期投入,需要在短时期内快速提升业绩,而创业公司产品上市的速度还不足以撑起业绩的增长。即使是行业内的销售精英,也无法达成这样的目标。于是,下一笔投资就遥遥无期。多少公司倒在了天使轮往A轮的路上。资金链断裂,公司运营困难,员工呆不下去只好各奔前程,裁员补偿都未必能有钱给。
(三)跨国公司遭遇拆分并购风潮
有些体量过大的集团公司,拆分各个业务板块,或各自上市或分别出售。拆分导致架构的调整,最先被取消的是那些集团层面的职位。中国区是很多集团公司的亚太中心,很多高层就随之被解约了。虽然有补偿,但重新找工作,同等薪资水平的机会能相匹配的并不多,即使愿意降薪也不比竞争对手有太多优势,别人是在职业的上升通道,而你是在下行通道。
(四)新政策环境下流程改变引发职位波动
受国家政策影响的行业,如医疗、金融,新政策环境下业务流程发生改变和调整,有时会急需一些新的职位,也有的会是一些短期项目的职位。只能给高出市场很多的薪资,找与新职位相关的人来试用或短期完成项目。这些职位,往往会导致你过不了试用期。要么你接受降薪转岗,要么接受补偿离职重新再找工作。
所以,为求高增幅高薪的跳槽,一定要慎重。
(一)对涨幅要求过高,可能会错失机会
从企业角度看,应聘者若太看重薪资涨幅,其实是有潜在风险的。并不是企业给不到这个薪资,而是认为,如果一味追求薪资涨幅,以后若有其它公司给出更高的薪水,岂不这山望着那山高,又要一走了事?所以,如果看好一个职位,要综合考虑,一味强求高增幅,你有可能会与心仪的职位擦肩而过。
(二)高增幅薪资对应的是过高期望值
近来年企业招聘职位,给到应聘者的薪资平均增幅大都在20-30%范围,超过这个范围的比较少,要么是某个专业领域特别稀缺的人才,要么是企业紧急需要的人才。而且需要走特批流程。有的公司会因此多加一轮面试,有的则给出严格的试用期KPI考核指标。因为与高增幅薪资对应的是对应聘者过高的期望值,这会造成你未来工作中的较大压力。有的人在加一轮的面试中被更高层的领导否掉了,有的人在试用期被判定为经试用不合格过不了试用期而凉凉了。
(三)过高的薪资,遭遇不可控因素阻断概率大
创业公司资金链断裂,很高的薪资只拿了几个月的都有。要对创业公司的融资情况有个了解,以及评估一下自己承受风险的能力,再决定是否加入。
(四)降薪+高提成+期权(或股票),难以兑现怎么办
有的公司会承诺一个很高的年薪,但要求你底薪降低。你同意了,进去以后发现与高提成对应的那个销售指标基本是无法达成的、期权由于公司没有盈利而没有办法兑现分红、股票由于距离上市还很远没有办法估计更别说变现。
总之,高薪跳槽,看起来很美好,但并不是随随便便人人都可以。要么考虑好风险,客观评估,做好预期。要么控制好自己的期望,按市场平均薪资增幅,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