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总听到身边的朋友聊到中年危机这个话题,然而我们中最大的也才30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对中年危机的定义逐渐从年龄上的恐慌变成了没钱的紧迫感
好像30岁时年薪没过百万,老了就会孤苦一生。
你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的话:
真实面临中年危机的行业本身出现的时间可能都没有超过10年。但凡是一个成熟的大企业,一定是包含着各个年龄层的员工。
关于这个说法,从某些角度而言是没有问题的。作者聪明的避重就轻,以偏概全,只谈结构,却未曾说过比例。
现实是,40岁后留在企业的,大多为中高层管理者,如果你还处在基层,则会成为企业内部优化时优先被清除的对象。
论语有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0岁时本应该是遇事不迷惑的年纪,但残酷的职场却未曾让我们有“修身养性”的机会,只能在高压下“苟延残喘”。
邻居李伟今年43岁,在一家外贸公司做业务员。上个月,他联系我问我有没有适合的工作可以推荐给他,对薪资没有太高的要求,时间自由些就可以。
后来我才知道,在今年年初,公司因为效益不好,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员,李伟便在其中。被辞退的他也不敢和家人说,每天按时上下班,实则是出去跑顺风车。
期间也投过一些简历,但大部分都石沉大海,没有一点消息,好不容易约上面试的,也因为年纪太大被拒之门外。
最后,他只能来找我。好在他一直以来文笔不错,于是我便推荐了一个投稿平台给他,靠着跑车和接稿的钱,目前收入还算稳定。
01为什么中年人会被企业“拒之门外”?
1、价值流失
相信你一定看到过这样的新闻:“xx公司辞退35岁以上的员工数百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呢?
35岁,如果你还处于基层,只能证明你的可替代性非常强。同样的工作,交给应届生来做,性价比会更高。
出于梯度建设的考虑,中年时期依旧没有成长为业务骨干的话,则会被“快刀斩乱麻”,直接被处理掉。
所以,企业在招聘时也会考察这一点,如果你没有核心竞争力和任何价值的话,企业一般不会招聘。
2、健康风险
现阶段,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生存下去,最大化地利用员工效率是每个管理者都会做的事。
中年时期,身体体能逐渐下降,已经不再适合高强度的工作。企业为了规避员工猝死和慢性病的赔偿,会从源头上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所以,在招聘时,不愿意录用40岁到55岁以上的员工,因为雇佣他们会承担很大的风险。
3、思维固化
如果说刚毕业的大学生是一张白纸的话,40岁以上的员工则是被多人创作、加工后的画作,风格明显,再难有改变的地方。
中年时期,多年的工作经验已经形成了特定的工作模式,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更正,用人成本会增加。
与其这样,不如招募可塑性更强的职场小白,将他们培养成更适合企业文化的员工。
02如何避免中年危机?
1、摆正心态
培根曾经说过:“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并非没有安慰与希望。”
面对逆境的心态很重要,畏首畏尾,只能被困难所击垮。
相反的,我们把逆境当成一种淬炼,不断地磨砺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积极改正,才能浴火重生,获得更多的可能。
面对逆境,一定不要被吓倒,等时过境迁再回头观望,你会觉得自己的困难不过芸芸。
2、做好规划
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在困难来临时,很容易自乱阵脚,被打垮。清晰的目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坚定地朝着一个方向走。
职业规划并不是“和尚撞钟,推一下敲一下”,而是要提前未雨绸缪,做好应对。根据自己的能力,不断拓展,然后及时地调整。
3、健康作息
身体是智能的载体,是事业的本钱。
失去健康就像失去铠甲和武器的战士,处处受制于人。
中年时期,如果不注重养生,很容易小病不断,拖垮我们的身体。
养成健康的作息已经迫在眉睫,坚持早睡早起,拥有健康的体魄,才会拥有更多机会和未来。
中年时期,面临危机时不要自暴自弃,自怨自艾,而是要理性地分析利弊,权衡得失,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职场中,不怕困难,怕的是你面对困难失去勇气,因为一旦失去光芒,你便会更加没有竞争力。
不要被外界的评价所限定,命运和机会永远掌握在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