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创新和制度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了国家核心竞争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光有人才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促进经济、科技、文化和综合国力的长远发展,必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决定核心竞争力,因此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搭建培养平台,优化培养环境。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仅靠改革高等教育体制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外部探索,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为大学生学习成才提供良好平台。高校不仅需要良好的学术环境,更需要创先争优、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和谐校园环境。
整合团组织资源,营造培养氛围。
现实社会问题比较复杂,团组织不可能单独解决所有问题。现实要求团组织加强资源整合和相互合作,营造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良好氛围。
注重培养考核,改善培养质量。
为什么我们学校总是培养不出优秀人才?钱学森的问题发人深省。从培训考核入手,也会促进团组织的人才培养。一是建立人才选拔考核机制。虽然我们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我们至少需要一个标准。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有利于发现和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建立人才培养考核机制。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有利于促进人才进步。没有评估,就没有评估的依据。只要这种考核机制科学合理,就有利于完善人才之间的竞争机制,创造良好的竞争范围。
创建分类培训计划,改变培训方式。
所谓拔尖创新人才,一般在某一领域都有突出的才能。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为例,如果用同样的方法培养这两个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效果肯定不会很好。
因此,必须创建多层次的培养计划,改变培养方式,克服统一模式教学的刚性和弊端,明确人才分类培养的现实和困难,探索灵活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潜力、特点和主体设计教育培养模式,明确分类培养的原则和条件,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