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时遇到问题,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公司运营部在年初招募了2名实习生,对从未涉及此行业的他们而言,起点都是一样的。但工作3个月后,两个人却渐渐拉开了差距。
小琪和小魏在刚入职的一个月,大多都是在学习,帮助运营主管处理一些杂事、琐事。
第二个月时,主管便开始适度地给他们分配一些任务,有了一些考核的指标。
小琪面对工作的态度比较散漫,属于推一下走一下的主,领导不教,就不会主动去思考,每天只是在做机械性的执行工作。
遇到问题也从来不主动思考,张嘴就问,希望从有经验的员工那拿到答案,随着时间的增长,能力没有丝毫的提升,也从来没有单独的完成一个项目。
小魏恰恰相反,在每执行一项工作之前,他都会主动地思考底层逻辑,也就是我完成这份工作的意义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带着目的去工作,会让他的目标更加清晰,可以快速高效地获得结果。
在每次完成任务后,他还会结合老员工的案例及自己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复盘,每完成一项工作,能力都会有所提升,专业知识也越来越扎实。
3个月后,小魏已经可以独立带着团队完成一个个小项目,底薪+奖金,月薪2w,而小琪依旧是最低端的运营,每天做着重复且无意义的客服工作,月薪6000。
人都是有惰性的,很多时候不愿意做分析、思考等复杂性的工作,喜欢捡现成的,直接得出结论。
在日复一日的懈怠中,大脑会“不愿意”再工作,遇到问题会本能地选择逃避和敷衍。这边导致我们在工作时,很容易因为决策失误而导致结果偏差。
苏格拉底曾说:没有经过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你把生活、工作简单化,就要承受复杂事物及多变可能性所带来的风险。
不能深度多维地考虑问题,就无法看透事物的内在规律和逻辑,变得盲从。
世界是公平的,你的思考能力越强大,得到的反馈也就越多。如何提高我们深度思考的能力呢?
01三大方法刻意联系
1、建立多元思维模型
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一书中曾经提到一个概念,叫做:“多元思维模型”
他说:“你拥有怎样的知识,才能看到怎样的世界。”
学习不要设限,而是要多维度的、有意识地进行跨学科的学习。
比如你是一名程序员,不要觉得搞好自己的专业技能就行,学一些数据分析、产品运营的知识反而可以帮助你刚好地完成工作,更有利于升迁。
2、逼迫自己高频思考
大脑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如果长时间不用,部分零部件便会生锈,影响运转速度。
当你想要逃避一件事情时,大脑便会放出一些“诱惑”性的信号,让你无负罪感地去刷剧、玩抖音,潜移默化地麻痹你的神经,让你失去思考力。
不想被占领心智,就要逼迫自己高频的思考。每天在睡觉前,可以回想下今天工作时是否遇到问题,怎么做可以做到更好。
当你探索的话题越多,对事物的认识便越全面,思考能力也就逐渐增加了。
3、保持开放性的思维
任何时候,都不要让自己封闭起来,世界是多元的,只有保持开放性的思维,才会避免一叶障目的发生。
保持对事物的新鲜感,尝试结交新朋友,多与人交流,吸收他人的观点;
培养深度思考的习惯,通过工作日记记录当下的想法,不断复盘;
学会冥想,给大脑适度的放松,避免闷头思考导致的低效。
拥抱更多元的思维、文化,才能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02四个方面提升认知
1、学会举一反三
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学会总结观察,举一反三,而不是死板的受制于条条框框之中。
真正善于思考的人,可以通过极小的事物,见微知著,发现其规律并善用规律,以便达到自己的最终目的。
培养举一反三的习惯,不断地强化自己的观察力。
2、培养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能力指的是人类对于概念的处理能力。
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可以让我们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直击核心。以便我们快速高效的完成工作,触达结果。
3、学会逻辑思考
逻辑思维是指将思维内容联结、组织在一起的方式或形式。
逻辑能力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消化事物,并且根据已有的信息作出分析判断,从而解决问题。
4、加强知识储备
强大的知识储备可以让我们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避免结果出现偏差。
利用闲暇时间、多读一些专业书籍,多关注一些当下的时事热点,可以帮助我们多维度地进行思考。
摒弃凡事浅尝辄止的浅层思考模式,转而遇事能够深度思考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