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赚钱)—吃饭(活着)—睡觉(休息)—工作—吃饭—休息—......你的生活是不是如此重复?你有没有感觉到你陷入了一个怪圈?
你有没有因此而感觉郁闷、看不到出头之日?那你知不知道,19世纪大文豪巴尔扎克也曾陷入这样的怪圈。
他也曾抱怨道:“我需要休息,让我的大脑重新焕发活力,旅行就能让我休息。但是要能去旅行,就必须得有钱;为了赚到钱,我必须要工作……我陷入一个恶性循环里,根本不可能逃出魔爪。”
工作、吃饭、休息这些事情,从表面看,似乎毫无关系,但却能借助时间串联,像一条咬着自己尾巴的贪吃蛇!
如果你不明白这些事情的内在联系,就会工作时候想吃饭或睡觉,睡觉时担忧工作,......怎么都静不下心来,这只会让你陷入越来越忙,越来越焦虑的困境。
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是认知,只有跳出这个生态圈层,站在局外来看,你才能明白所遇到的困境。
这也是我们所说的破局之力。当我们身在其中,就不可能以局外人的思维来考虑问题,更不可能遇到认知以外的问题。
一、变则生,改变是破局首要任务
要想改变这种状态,将一切拨乱反正,重回正轨。那你就必须具备改变思维。斯坦福大学精神科教授保罗·瓦茨拉维克在《改变》一本书中,提出了改变可分为两种,即第一序改变和第二序改变。
所谓第一改变就是系统内的改变,改变的是状态。如:开车时加油动作,只是改变了运动的快慢而已。
第二改变则是对系统的改变,改变的是模式、结果变了。如开车时的换档,档位变了。所以我们在改变时的技术关键就取决了模式,系统内的改变。
拿自媒体写作来说,只读书不输出,多读书还是在输入,系统没变化,所以你的写作能力也没多大提高。
而用输出倒逼输入,就是模式改变,重心在输出,这个过程就是你写作能力的提升阶段,结果改变了,你的写作能力提高了。
二、不是求稳,而是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工作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困难后,如果不吸取教训,只是简单应付,那么以后面对相同的困难,你还会重蹈复撤。
有的人为了在职场上站稳脚跟,总是持有老好人思想,保持自己中间人心态,谁也不得罪,认为这样就能安然无恙,可以面对机构调整,却是首当其充受到影响。
所以要想生存,不是求稳式地保守之道,而应该从自身的能力出发,找到阻碍自己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这样才能突破壁垒,继续攀登。
所以要想成功,就必须具备两样东西,雄心+能力,当你的能力配不上雄心时,你就只能陷入负循环之局,当你的能力大于对雄心时,你就能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三、不是链接问题,而是目标问题
有人说,如果你坚持做一件事情,总有一天会有天使来找你!这句话正确与否,不能单纯来看,当它放置一个场景中时,才有具体的意义。
如果你只是不动脑筋地简单重复,那即使你重复1万次,也没有什么效果。只有当你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抓住主线,朝目标前进。
很多职场之人,起初还目标明确,只是当着眼于具体问题时,就会陷入表面的链接关系里,渐渐乱花迷人眼,失去了目标。
所以,你职场不得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你定位错了。要想跳出问题迷局,只有打破死循环,重新定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