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猎头网-中高级人才猎头网站!服务热线:400-1801-668 好猎头   |   登录 注册

能干成事的人,无非是摸透了人性

添加时间:2021-05-28 17:39:58
浏览次数: 0

  1、为什么是“共生的智慧”?

  对一家公司的发展来说,无非是做好两件事:

  1)“把蛋糕(业务)做大”;

  2)“把蛋糕(收益)分好”。

  所以,如果一个企业的机制是“蛋糕都做不大”,还想去解决所谓的利益冲突问题,就是在舍本逐末。

  于是,机制设计的首要目的是如何“做大蛋糕”。

  那么,在这个前提下,如何去思考分好蛋糕的问题呢?

  首先,商业社会的核心在于各种资源的合作与利益的共荣共生。

  企业本身是一系列资源的集合:股东(合伙人)提供资本,管理者提供智力(管理能力),员工提供(智力或体力)劳动……

  每个人提供了资源,自然都会有相应的利益诉求,而治理的目标就是要平衡好这些利益诉求。

  因此,我称公司治理是“共生的智慧”——要做大蛋糕,同时兼顾分好蛋糕的问题。

  共生意味着,所有利益相关人能够在动态的商业活动中形成平衡发展,利益契合。

  通过合理的利益结构,享受增量带来的红利,让强者更强。同时,将不适合的人剥离组织,体面离场,让“弱者”获得尊严。

  总之,好的公司治理,就是让想干事情的人把事情干成,让不认同或者干不了的人,适时的、恰当的离开。

  2、思考治理问题,该从哪里下手?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公司治理的基本逻辑是什么?

  前面讲到,企业既是一系列的资源集合,同时也是一系列利益诉求的集合。

  作为人,肯定存在自利性。因此,我们对资源价值的评估肯定会存在差异。

  比如,就算是身处同一个岗位,贡献相同的“资源(劳动、资本、能力)”,大家都有可能用不同的“眼光”衡量自己贡献的资源的价值。

  特别是越往公司高层“走”,涉及到战略制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因素,价值会更加难以衡量。

  因此,在设置公司治理机制前,要想明白基本的商业模式,从而对“资源价值”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因为各种资源虽然对企业都很重要,但在不同的商业模式下,它们的重要性是不一样的。

  也就是说,不同的商业模式会使相同的资源形成不同的利益结构。而利益结构决定了冲突的性质和大小,客观上也决定了潜在的解决办法。

  对此,我们需要利用好两大思维:布局思维和博弈思维。

  3、布局思维

  在我看来,设计出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就是布局——布一个整合企业内各种主要资源的局,平衡各方利益诉求。

  布局不是做圈套,而是一种处事的方法和能力。

  这不仅包括某一个时点,比如说创办公司这个时点的商业模式,还应该对商业模式的后续变化有个预判。

  比如,亚马逊创立之初,贝佐斯就确立了亚马逊商业模式的3个基本原则:

  客户至上、创造性员工和坚守长期主义——形成了后来的“飞轮效应”。

  贝佐斯知道,驱动“亚马逊飞轮”高速运转的最重要资源,是员工(包括第三方供应商),而不是钱。

  他说,设定高门槛,找到优秀的人,是我们未来成功的不二法门。

  所以,布局思维的本质也可以概括为“大局观、预见性”。

  4、博弈思维

  除了布局思维,我们还需要一些博弈思维。

  治理结构除了需要看大局,还要懂得预设“局”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好“见招拆招”的准备。

  不管是商业模式的设计、企业战略的选择、各种资源关系的建立,还是安排利益结构或治理结构等,都需要使用博弈思维。

  我希望企业家骨子里面多一些“算计”:

  考虑一下不同的人的资源能力是什么样的?ta能贡献多少?ta所贡献的资源到什么时候就不够了、不行了?

  那么,可能有的企业家会说:够不够,我都认了,我就是能力不足,看不清楚资源。

  我觉得这是不“正确”的,作为企业家,要看得远一点,深一点。

  我个人的看法是,在什么场合、时间,话该讲到什么程度,该交待什么事情,该给多大的利益,该放多大的权力,企业的主导者对此必须要有拿捏的能力。

  有的企业家算路特别深,一开始就可能想清楚了自己要干什么事,也大致清楚如何能够做成,然后需要用什么样的人……

  这个时候,他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判断力和掌控力将治理机制搭建起来,建立起以自己为主导者,其他人为参与者的分工结构,就可以把企业带得比较远、比较久。

  当然,还有一种人,对于公司未来很模糊,就是这件事可以干,然后找了一群兄弟“揭竿而起”。

  这就有很大的随意性,对于结果的把控也比较难。有博弈思维,考虑大局,就是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比如,华为的股东分为任正非(大约1%)和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99%),每年,表现优异的华为员工会获得一定的华为的股票。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制度安排。

  华为没有上市,意味着华为的“股票收益红利”始终是为“奋斗者”准备的,同时也避免了出现“宝万之争”中万科遇到的困境。

  它保证了优秀的企业主导者能够对企业做到“绝对的”控制,员工只是分享利润。

  所以,我认为博弈思维应该是商业世界里的基本功。

  最可怕是企业家根本没有博弈思维,带着大家蒙着头干。这类问题在中、小企业身上特别突出。

  对此,我给大家补充几个重要的数字:

  51%,主导创始人始终守住51%的持股底线,避免陷入僵局;

  2/3,依据《公司法》相关规定,拥有2/3以上的公司股权,就意味着对于公司的绝对控制;

  100%,比如,在一家职工持股的企业中,有一位股东持股不到1%,但其公司章程约定,一些事项的表决必须经全体股东同意。小股东至少可以利用这一条,来保护自己的退出通道。这一点,请大家一定要记住。100%,是第3个重要的股权数字。

  好的制度更容易让人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如哈耶克所说:一种坏的制度会使好人做坏事,而一种好的制度会使坏人也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