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猎头网-中高级人才猎头网站!服务热线:400-1801-668 好猎头   |   登录 注册

毁掉一个聪明人的方法,是让他变成“解释型人才”

添加时间:2021-05-12 17:44:07
浏览次数: 0

  人类对解释深深迷恋

  所谓解释型人才,是指“根据表面规律,作出夹层解释,并且爱上自己的解释”的聪明人。

  “解释型人才”生产两样东西:安全感和希望。尽管二者都是错觉。

  对于一个擅长解释的人,3个最大的陷阱是:光说不练、先入为主、事后归因。

  人类是基于想象的动物。对过去的解释,对现在的幻觉,和对未来的预测,大多属于想象的范畴。

  人们经常不由自主地像“解释过去”那样去“解释未来”。

  对于过去,统计比解释重要;对于现在,行动比解释重要;对于未来,信念比解释重要。

  只有当你懂得了统计、行动和信念时,解释才变得重要。

  梗,悬念,故事,传奇,源自人们对因果的迷恋。艺术夸大了“解释型人才”的能量。

  对现实做太多解释,就像在风景胜地花太多时间拍照而无暇欣赏。

  所谓亲密关系,是指你无需向他解释。所谓自由,是指你无需向世界解释。

  当你试图解决物理世界的问题时,解释经常是没用的;当你试图解决人类世界的问题时,解释经常有用。一个企业家要同时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所有他既要懂“第一性原理”,也要会解释。

  即使做出错误的解释,解释型人才也有可能赚钱并成功,这是人类社会为“解释的多样化”所付出的进化代价。

  并非我们在解释大自然,而是大自然在解释我们。

  假如一个“解释型人才”勇于质疑自己的解释,并且开放地接纳他人的解释,他就会进化成为科学家或哲学家。

  关于简洁的解释可能会非常复杂。

  牛顿为了解释他那几个极其简洁的公式,甚至不得不发明了微积分。

  独立思考者不依赖他人的解释也能前行。

  假如你花了太多时间用“言语”解释你在做的事情,说明你的事情做得还不够好。换而言之,假如你的某个事情做得不错,即使你自己都解释不清,别人也会替你解释得五彩斑斓。

  对于创造者而言,与其浪费时间解释自己的创想,不如直接做出来,然后说:看。

  一个厉害的“解释者”,心底都渴望成为一个“被解释者”;而“被解释者”则大多没有类似需求。

  不依赖运气的人喜欢用运气解释自己的成功,凭运气成功的人则千方百计找寻运气之外的解释。

  我对“解释”作出了如此多的解释,证明了人类对解释的深深迷恋。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人们总是愿意为了

  概率“买单”

  因懒而生的勤奋,经常创造思想和发明;因勤奋而产生的懒,令人放弃真正的思考。

  听说某位擅长教育的家长安排好了孩子的每个“10分钟”,我所知道的另一个争分夺秒的故事是白羽鸡从出生到成才(成为食材)只要40天。

  在不确定性的商业世界里,最大的机会来自:敢赌的人和会赌的人通常不是同一个人。

  概率是一种从大量看似无用的噪音中炼金的技术。

  人们不愿意为“让某事不发生”付钱,只愿意为“让某事发生”付钱。

  例如,中国80%的医疗费发生在病故前的一个月,尽管预防上多投入1元钱,治疗就可减支8.5元,并节约100元抢救费。

  “标题党”盛行,是因为人们几乎只看标题,甚至买书只看封面。

  狗让人类感知到生命不同形态的新鲜感与一致性。

  游戏必须有规则边界,方能给“无限”以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盛行养门客,看似混入不少“无用之徒”,其实是为了构建“认知冗余”。基于“无用之用”的“有用之用”,更容易枝繁叶茂。

  传统教育最大的弊端,是通过“确定性”毁掉一个人对“不确定性”的理解。这种摧残通常是不可逆的。

  在线支付对街头乞讨是致命的摧毁,但却催生了百倍的各类“在线乞讨”。相同之处是乞讨者通常比施舍者更有钱。

  诗意一憋可能就淡了,屎意越憋越浓。

  名校的本质,是一种高成本的智力测试系统。对社会而言是不合算的,对用人机构来说是合算的。

  一名设计师(尤其是室内设计师)的首要价值是阻止客户乱来。

  有时候旁观者清,有时候当局者清。前者有广度但缺深度,后者有深度但常常迷失于广度不足。

  开窍快和开窍深是两回事。

  人们迷恋乔布斯的简洁与追求完美,却忘记了他本人是一个充满了混乱(也就是随机性)的人。脱离了随机性的“简洁”,就像一把无物可剪的剪刀。

  天才是这样一种人:当他们不幸掉进坑里,并奋力从中跃出时,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比原来地面更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