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行业,每个领域都有一些居位金字塔尖端的人,他们看似平凡、普通,却总能在问题发生时轻松化解,机遇来临时,巧妙地抓住。每一步操作都是那么地到位,那么地顺其自然。
如今社会,随着社区经济、物联网,智能化等信息化手段的快速实现,人们在享受方便的同时,也意识到了危机,这是一个与机器抢占资源的时代,如果你没有危机意识,那你将失去赖以生存的谋生手段。
80后的王建国就遇到事了,自己兢兢业业在制图的岗位上工作多年,没想到公司上了一批全自动化设备,自己直接没的岗位了。
一夜之间,他由被大家尊崇的制图大师、能工巧匠,沦落到被分流、裁员的危机一族。因为这次遭遇,他郁闷了,自己在为公司几十年的贡献,就算没有功能也有苦劳,怎么能这么无情,真得是心寒了。
其实,像王建国这样的80后,还有很多行业领域都遇到相似的遭遇,不是他们不努力,不是他们不负责,不是他们不学习,只是他们进步的速度没有超过社会发展的速度。
智能化时代已经来临,传统的实体经济都被线上业务干得无利可赢,更别说一心求稳,不谋将来的人呢?
如果你不想自己成为“王建国”,沦落到没有竞争之态势的地位,那在职业发展方面,你就应该做到三点,用提前思维来应对未来之事。那就先来个灵魂3问。
第一问:“我现在做的工作,机器能做吗?”
第二问:“我现在做的工作,有可能外包吗?”
第三问:“我现在做的事,会越做越好吗?”
这可是古典老师在他的《跃迁》一书中,结合态势,所提出的关于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虽然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会让你沮丧,但我还是建议你去认真地想想。
因为被问题拍肩膀,总比被现实抽一个大嘴巴子来得好。所以说,好问题有时比答案更重要。
要想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就必须具备3种能力。
1、打破传统底层思维逻辑
以前的职业生涯,一岗定终生,也就造就了很多人被竞争磨光了棱角,一心求稳,混日子的心态。但时代在变,社会在发展,如果你停止不前,那就落后了,而落后就要挨打!
这种传统求稳的思维放在进下的职业中,就是看你所做工作的明天。明知道趋势的未来走向,你还会在悬崖到来之前,不做相应的改变吗?
打破求稳的职业思维,化被动为主动,为自己的职业进行重新设计,用超前规划克服传统底层思维带来的壁垒。
2、超前的规划思维
这个时代变化太快,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很多事情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要想避免这种被打着措手不及的尴尬,那就必须做好规划,超前性规划。
那些难以预知的事情,虽然都是猝不及防的,但大部分突发的状况,其实都是我们疏忽造成的,我们视而不见,不愿花费精力思考,不愿意承认潜在的风险,等事到临头,才意识到没有补救余地。
具备转变思维,超前规划,把一切问题都考虑到前面,预估事态的发展,凡事就能做到有备无患。
对于职业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当前的工作机器能做,那我们何不趁危机来临前,改变赛道,另辟渠道呢?
3、有升职空间,职业天花板高
很多人喜欢跳槽,理由是不想过一眼就能望到老的生活。所以在考虑职业是否有前途时,要有长远的视角,现在在做的事,在未来是个什么样子,你会越来越好吗?
这些都是你在奋斗中时刻应该考虑的问题,越有希望的朝阳企业,越是职场天花板高,有发展前途的朝阳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