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青年,人生的上半场谁输谁赢已有答案,而下半场的答案已在上半场的答案中显露无疑。
所谓的三十而立,不过是让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面对劫后余生罢了。
还没到中年的我们,却过早地遭遇青年危机,在这场危机里要么胜者为王,要么血溅当场,而这一切,都取决于自己。
对于大部分的85后来说,差不多都已经工作快10年了。
10年的时间,你的沉淀和积累,你的经历和阅历,你的财富和资源,早已标注好了价格,决定着你下半场的人生。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还不到不惑之年,在心中却早已拥有了诸多的困惑。
要钱没钱、要事业没事业,拥有的是无尽的房贷、车贷,以及嗷嗷待哺的孩子。
即使昨夜崩溃流泪,今早起来也会面露微笑,努力强撑着让自己不倒。
人还没到中年,尚在青年,就已经活得小心翼翼,平衡生活的七平八稳。
家庭和事业,工作和收入,情绪和自由......
即便心中依然有年少芳华,鲜衣怒马,诗和远方,却也只能将它藏起来,带着微笑,奔赴在为生活打拼的路上。
对于尚在青年的我们来说,生存法则里,只剩下了隐忍、强撑和熬。
10年前,当我们带着美好憧憬踏入社会就业时,都曾预想着10年后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晃眼十年已过,大部分的人在各自的轨迹上走着,却渐渐地迷失了方向。
近两年,身边很多的人会给我说他们工作上的烦心事,工作了10年,却忘记了自己当初为何出发,更是找不到未来想要去的路。
对于事业,曾经憧憬的美好愿景在现实面前犹如泡泡机里吹出来的泡泡,短暂的美好后消瞬即逝。
10年后的大部分人,和很多职场人一样,遭遇了同样的职业迷茫。
迷茫期,是大部分职场人都会遭遇的一劫,而是否能顺利渡过这一劫,是看能力,但也更是一场自我认知的较量。
而在这场较量中,我们首先需要知道的是我们为什么会遭遇职业迷茫。
一、为什么会遭遇职业迷茫?
01、不清楚自己要什么
村上春树说:“所谓努力,就是主动而有目的的活动。”
如果一个人连目标都没有,努力的方向错了,努力也就会白费。
我相信10年前大多数人从学校毕业的那天开始,就业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生存。
对于很多85后的我们来说,大部分人的家庭并不是很富裕,而且很多都是来自于农村家庭。
面对虽不贫瘠但也不富裕的家庭来说,父母需要抚养两三个孩子,微薄的收入还要供养孩子上学。
很多人在大学期间就凭借着助学贷款完成学业,大学四年极少一部分人被保送研究生或依靠奖学金继续读研。
大部分的人在大学四年后的唯一目的就是尽快毕业,能够尽早就业,为家里减少负担,甚至是需要替父母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10年前,大多数人不清楚自己要什么,很多人唯一的目的就是找工作,赚钱,为家里减少负担。
所以,那个时候大部分人的目的就是为了生存。
对于那些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小伙伴来说,要么是在父母的安排下进了体制内单位,抑或是考了公务员。
而对于职业什么,根本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没想明白未来自己想要做什么样的工作。
或许,有人想过,只不过在赤裸裸的现实面前被锤头一棒,打回了现实,赚钱养活自己最重要。
无论是对于职业还是对于人生,如果没有目标,很容易在漫漫长路里迷失方向、迷失自己。
正如某电影台词说的一样:“后面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
10年后,当我们再回首过去的职业之路,或许并不是自己想走的路。
目标比方向更重要,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比盲目的努力更重要。
02、没有清晰职业规划
有目标后,必定需要清晰的职业规划,才能披荆斩棘,一路向前。
谈到职业规划,在今天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但在10年前,职业规划还未普及的时候,很多年轻人并不知道职业规划是什么。
记得10年前,我们学校有一个就业指导中心,但是当时并不知道就业指导中心是做什么的。
唯一能和就业指导中心的接触就是在毕业的时候,很多资料文档需要交接或归档,才有了第一次接触。
虽然学校在我们毕业的时候组织了一场大型演讲,是关于就业问题的,但那个时候的我们仍然不知道职业规划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