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求职找工作的时间,有一些公司一直在说他们找不到靠谱的人才,而一些求职者也在说自己找工作比实际工作还累。
为什么企业和人才之间总是看不对眼呢?其实,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把握供需市场的需求
企业招人的需求是随着市场趋势和公司内需在不断的变化的。当行业刚好赶上了风口或者公司刚好处在用人的旺季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会迅速的增加。但当风口过去或企业生产正好处于淡季时,公司为了缩减开支就会少招或不招人。
在大环境都在挤泡沫的时候,企业在稳住内部发展的同时,他们在招人和用人方面也会变得更加理性。需求方(企业)在趋于谨慎,而供给方还在大量的推送“人才”。随着大学的扩招,现在有更多的人可以上大学了,每年在毕业的时候也有更多的人需要就业。但是人多坑少,毕业的“人才”无法满足岗位需求的情况还在不断出现。有的人上大学是在好好的利用大学的时间来充实自己,因为他们知道大学几年可能是他们这辈子最惬意的学习时光。而有的人则是在挥霍大好的时光,最后毕业后也只能空留一声叹息。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国内很多小企业活不过三年,而小企业的占比却很大。而对大部分的求职者来说,基于大企业的诸多限制,最终他们也只能进入小企业发展。虽然很多人一直没有放弃进入大企业发展,但是大企业一是要求高,很多人难以满足要求,二是大企业的坑一旦被人占了以后,就很少有人愿意弃坑。小企业寿命短,大企业进不去,所以这必然会导致一些人的职场路是在折腾和奔波中度过的。
二、企业和求职者要以诚相待
很多人一直在找工作,一直在跳槽,但是他们却一直没有静下心来好好的想一下,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工作,自己能做好什么样的工作,自己以后想活成什么模样。很多人在生存,而非生活。但只为生存而没有做长远打算的人,他们的心就难以安定下来,心不定自己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做出一些错误的选择。
而对企业来说,有一些企业自己都没有想清楚他们要招什么样的人。那怎么办?此时一些企业就会招一些人过来试水,毕竟现在有很多人都是急着找工作,很多人为了生存,即便公司给低一点的薪水,他们也愿意干。所以,最后我们就会发现,一些单位似乎一直在招人,但是招来的人过不了试用期就主动或被动的离职了,这样公司就可以一直“节约成本”了。
以前的70后,80后们在工作的时候,他们经常会用一个字来形容职场生活,这个字就是“熬”。对他们来说,职场是需要熬的,他们会用干一行,爱一行来形容自己的职场路。毕竟很多的70后、80后们是没法拼爹的,在现实面前,他们为了生存下去,只要有人愿意给他们发钱,他们就会“饥不择食”。到了95后这一代,很多人的价值观变成了爱一行,干一行。很多年轻人认为,如果没有合适的工作,那就再等等。毕竟有很多的95后已经不用再为生存而发愁了,他们就是暂时不工作,家庭也会给他们一些支持。
而想要改变职场风气,这就需要求职者和招聘方对彼此坦诚相待。求职者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他去工作能做好什么。对招聘方来说,他们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把人招过来就要对人负责,而不是一味的想着压榨、套路、欺骗。
三、求职者要满足企业的招聘需求
其实招聘求职就如婚姻,两个人对彼此都有期待,两个人都希望彼此能够看对眼,然后一直走下去。但是每次在面试的时候,企业方就会发现,他们本来要的人才需要懂A,但是很多的求职者过来却告诉面试官,他们只懂B。当然,也有一些靠着投机取巧而蒙哄过关的人,但是职场九九八十一难,自身能力不行,以后总有翻船的一天,除非你一直能做到一边忽悠,一边学习而不被人识破,但是能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
曾经听到前公司的人力主管说现在的大学生遍地都是,可是你问他们在大学学到了啥,很多人都是笑一下,然后说没学到啥。有很多人一毕业就把在学校里学习到的东西都还给了老师。即便是一些在大学里好好学的人,在毕业时也发现,原来他们学的知识早已经落后很多了,很多企业目前所用的技术都是最新的,想做好工作他们都需要重新去学习。
一些单位在招人的时候,也是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部分公司招人只要985和211大学毕业的学生,毕竟这些人能够考上这样的学校至少说明他们的学习能力很强,他们可以很好的去学习和成长。还有的公司会大批量的招一些应用技术类的人才,毕竟技术活是需要动手去做的。此时,一些“高端人才”看不上这份苦差事,那这也刚好给了一些技术类院校毕业的学生一些机会。而剩下的夹在中间的很多人都是高不成低不就,最终他们只能在等待和迷茫中错失了很多的机会。
所以,想要让人才真正的发挥作用,想要让企业真正的找到适合自己的人才,这就要求供给方和需求方要加强沟通,及时反馈,让人才的培养和供给实现无缝对接。这样,每个人都能找对舞台并最大化的发挥自己的价值,企业也能和人才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成就彼此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