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日本朋友曾经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便利店在日本犹如守护神一般,让人们能够打发深夜里突如其来的饥饿和寂寞。”然而近来日本媒体报道称,部分便利店网点将试行缩减营业时间试验,令不少人怀疑日本便利店的传统是否已经发生动摇。
夜经济催生“全天候便利店”
在日本,便利店一般指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的小型综合商店。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分类,便利店是销售食品饮料、面积大于30平方米而不足250平方米,并且一天营业时间大于14小时的自助服务商店。便利店的经营范围从最初的销售食品饮料、日常用品、报纸杂志,后来发展为同时提供水电费缴纳服务、门票购买、ATM服务、垃圾处理券销售,甚至共享自行车出租等服务。
据日本时事通讯社报道,2014年日本国内便利店市场规模首次超过10万亿日元(100日元约合6元人民币),80%的份额由三足鼎立的7-11、全家、罗森瓜分。2018年底的数据显示,日本便利店数量为55743家,每年使用人次突破170亿,销售额达到10.96万亿日元。
24小时营业是日本便利店逐步形成的传统。起源自美国的7-11便利店原本从早7点营业至晚11点,破产后被日本企业伊藤洋华堂收购,并于1974年登陆日本。一年后,位于福岛县的一家7-11便利店开始24小时营业,企业认为该模式能提高顾客信任度,潜移默化地增加白天客流。
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上世纪80年代,便利店全面开始24小时营业,服务加班族和热衷夜生活的人。即便如今日本的夜晚又重归宁静,年轻一代人仍旧认为便利店理所应当是24小时营业。灾害发生时便利店还是应急物资供应点,公路旁的便利店是司机青睐的休息站,更在夜间为担心遭遇危险的女性提供了避难所。
连结多条产业链
在带动地方经济方面,便利店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日本8家主要连锁便利店品牌年总销售额近11万亿日元,超过日本人日常生活消费总额的55%。一些便民服务,特别是快递配送业,主要依托便利店展开。为实现利润最大化,日本便利店开发出大量自营商品,其中食饮品占约70%,是最大利润来源。日本便利店依托当地建立食品、日用品工厂,并组建专门的物流网络支持销售,从而对地方固定投资增长与就业作出贡献。
《日本食粮新闻》报道称,为严格食品供应链质量保障,便利店正与原料厂商合作,形成制作销售“一条龙”流程。7-11已与农产种植企业PRIME DELICA开展合作,后者的植物工厂将在2020年正式运作,每日能生产2万棵生菜,供神奈川县与东京都的部分7-11便利店商品使用。今后,还将种植其他果菜。此举既降低了商品单价,也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工作岗位。
在服务延伸方面,罗森集团与日本QOL药店合作运营的便利店专门方便老年人。日本7-11还在老年人集中的住宅区提供送货上门,以及换电灯泡、扔垃圾服务,全家则推出“母亲食堂”的专柜,主打原创副食家常菜,甚至还计划引进5400台新型咖啡机。
人手短缺动摇传统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被近年愈发严重的劳动力短缺所困扰的便利店店主组成“便利店加盟店联盟”,曾在今年2月底向7-11日本公司提出申请,要求展开集体谈判调整营业时间。7-11公司3月1日透露将试验10家门店从3月中旬起把营业时间缩短至早7点至晚11点,但称未改变原则上24小时营业的方针。
由于时薪偏低(每小时数百到1000多日元),工作时间长,日本人不愿意在便利店上班,在日外国劳工和留学生越来越成为支持便利店24小时营业的支柱。目前,大约有4万至5万名外国劳工在三大连锁便利店工作,来自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最多,其中7-11便利店外国人员工比例为8%,全家为5%,罗森为约8%。即使如此,招工困难也愈发凸显。为此,2018年日本加盟连锁店协会提议将政府“外国人技能实习制度”的对象扩展到便利店,为便利店培养更多外国人员工。“罗森店铺100”发展计划也向外国人开放。
由于深夜期间销售额较低,时薪却是白天的125%,有分析认为部分便利店取消24小时营业制对于店面营收的影响是有限的。日本雅虎新闻介绍称,一家自2017年7月起便实施19小时营业制的全家便利店由于人力成本减少了10%,在总销售额减少5%的情况下收入不降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