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市值被中国反超,日本企业正趋于“小型化”
添加时间:2019-01-04 11:37:39
浏览次数:
0
《日本经济新闻》2018年12月13日报道称,日本企业正趋于“小型化”。和2000年底相比,美国上市企业的平均市值增长至2.6倍,日本上市企业仅增长至1.7倍,日本企业没能跟上全球的企业大型化趋势。不少观点指出,日本企业的重组等“新陈代谢”速度缓慢,造成了增长力的差距。调整企业的竞争环境等成为今后课题。
日本上市企业市值被中国反超
2000年底,日本上市企业的平均市值为9.9亿美元,到2017年底增至17亿美元。而美国却从27.5亿美元大幅增长至72.3亿美元,“美日之差”从2.8倍扩大至4.3倍。一方面,中国上市企业的平均市值从5亿美元增长至27亿美元,增长至5.4倍,超过日本。“中日之差”从0.5倍扩大至1.6倍。 其背景是,美国的亚马逊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中国的阿里巴巴集团和腾讯控股等年轻互联网企业快速成长。在日本企业方面,虽然软银集团和迅销控股等企业表现坚挺,但是在新兴成长企业的数量和股票总市值的增长方式等方面表现逊色。
具体原因包括日本的互联网经济慢人一步、作为基础的日本经济疲软、放宽限制的动作缓慢、企业经营者想法保守、包括外语能力在内的有全球视野的人才短缺等。日本帝京大学教授宿轮纯一指出,其中尤为深刻的问题是“从国际上来看,日本企业的新陈代谢速度缓慢”。
为了确认这一观点,《日本经济新闻》推算了日本上市企业的“平均寿命”。例如,交易所里年均有100家上市企业(包括期间新上市的企业),如果有10家企业退市,则1年将有10分之1的企业在股市消失。所有企业完成更替需要10年,那么上市企业的“平均寿命(维持上市的年数的平均值)”为10年。
按照这种算法,2017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的平均寿命为15年,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为9年。而在日本交易所上市的企业的平均寿命为89年,极端长寿。 在纽约证交所,2017年约有130家企业新上市,150多家企业退市。结果,上市企业数量(期中平均值)约为2300家,同比减少约60家。从2016年开始,纽约证交所的上市企业数量持续减少。通过企业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资料调查退市理由(交易所交易基金除外)可以发现,约8成企业因为并购而退市。这显示出美国上市企业为进一步提高竞争力,经常实施大规模重组以及收购具有独特优势的小型企业。例如,2017年陶氏化学与杜邦合并,诞生了全球最大化学企业陶氏杜邦。
日企“长寿”的危害
一方面,2017年日本的交易所新增上市企业100多家,而退市企业只有40家。上市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增至近3600家。瑞穗证券的菊地正俊表示,由于重组动作缓慢等,“在日本,不少企业家以企业存续下去为经营目标,而不是取得成长”。由于日本经济长期疲软,以及日本的银行实力强劲,和通过并购等举措积极进取比起来,企业家似乎更愿意选择有能力偿还债务的保守型经营。这使得日本企业“十分长寿”。
因此,日本企业的破产数量从国际上来看非常少。日本帝国数据银行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的10年里,破产的日本上市企业只有79家。同一时期,美国仅总资产超过1亿美元的上市企业就有331家申请适用《联邦破产法》。与日本不同,美国企业经营者果断把破产作为经营上的选项,尽早申请破产,因此也容易实现重生。破产把资本和人才从落后于时代的企业中解放出来,有助于培育新的成长企业。
此外,日本企业成长意愿不强的问题可能比过去进一步恶化。日本银行(央行)每年买入6万亿日元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只要企业在东证主板上市就会被买入一定规模。即使对低迷的业绩置之不理,企业也不容易受到股价下跌带来的压力。这催生了日本企业不以成长为目的,而是以维持上市为目的的经营意识。
促进创业、降低出售业务和企业的难度、下调破产门槛、明确经营者推动企业增长时的激励制度,对于进入成熟期的日本经济来说,这一系列激活企业新陈代谢的措施显得愈发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