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猎头网-中高级人才猎头网站!服务热线:400-1801-668 好猎头   |   登录 注册

日本北海道关于中国人失踪与新入管法

添加时间:2018-12-28 14:23:01
浏览次数: 0
12月初,11名中国劳工在北海道被警方逮捕,原因是非法入境和从事劳务工作。然而比起这11名,另外正行踪不明的46人他们的处境更令人担心。

临近岁末,北海道处处都洋溢着雪国圣诞和新年的浪漫气息,连续几日的大雪甚至是暴风雪已经让人行道两旁的积雪到了及膝的程度。除了警方,人们渐渐忘了还有这批失踪的中国人的存在。

46名失踪的中国劳工,至今只找到了4人

12月3日,据《北海道新闻》报道,北海道木古内町的一处太阳能发电厂建设工地内,11名中国籍技能实习生因为非法入境和非法劳务等原因被北海道警方逮捕,另外仍有46名中国籍技能实习生从工地上失踪。  

然而自从失踪后,他们就杳无音讯。最新也是唯一一条消息出现在12月13日,当日小樽市警察在一家民宅内发现了4名滞留日本期限超期的中国人,这4名中国人后被证实为失踪的46名中国人中的4人,目前仍在拘押中。然而,其他的42名中国人仍然下落不明,直到今天。

据北海道警方称,事件起源于11月26日,当时在JR铁道木古内站附近,执勤的当地警员发现了数名陌生的中国人在此处徘徊。盘问后,警员们发现他们既未携带护照,又不通日文,还在附近居住和工作,便拘捕了这些人以及他们的朋友共计11人。

这些人的年龄在27至62岁之间,其中男性10名,女性1名。据当时在现场的警员透露,部分人员还携带着手提箱。在此之后,随着事件调查的深入,另有46名中国人行踪不明一事也浮上水面。

据雇佣这些中国人的太阳能发电厂的建设公司相关人士称,今年9月左右共有58人通过日本千叶县的某企业派遣到这里参与建设工作,并一起租赁和居住在距离工地约17公里的小公寓和小房子里。其中,有一人于11月25日病死,死因不明。由于这名死者全无身份信息,因此被警方认为牵涉到非法入境和劳务,也正是在这天的第二天,11名中国人被当地警方逮捕。在逮捕事件发生后,负责人来到其余46人的住所访问时发现,他们都已经不见了踪影。“应该是非法滞留暴露了所以逃走的吧,或者是根据中介的指示逃走的吧。”负责人这样回答记者的提问。

技能实习生制度的诞生: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援

技能实习生这个制度开始的背景是在上世纪60代开始的日本经济高速成长期。彼时随着经济高度成长,日本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增大,因此不断有海外劳动者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入日本社会,或是有日本的企业前往海外招聘人才。但是,当时有个很棘手的情况就是签证。不管通过什么渠道来日本的海外劳动者,他们很难拿到合法签证,因此非法逗留和务劳的情况随之增加。

1980年初,为了适应这种全球化的趋势,日本政府在“吸收海外人员来日本学习技术,鼓励他们学成归国,以此支援发展中国家建设”的原则基础上设立了“研修”这个签证条目,之所以当时不完全为劳动者们敞开国门,一方面是日本社会的包容性不高,另个一方面是由于战后日本的婴儿出生潮,本国的劳动力可满足生产制造,因此并不对海外劳动力有着很强的需求。

但是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直到泡沫经济的破裂,日本社会陷入长时间的发展停滞期,生育率的低下及之前婴儿潮所造成的老龄化现象加深,共同导致了日本在21世纪进入严重的低生育率老龄化社会。这个时候,劳动力缺口逐渐现象,到今日成为了阻碍日本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在没有颁布正式的引进外国劳动力的法律之下,技能实习生制度成为了日本国内企业唯一的谋求廉价劳动力的出路,这样一来事实上的需求与原制度的出发点就产生了偏差:原制度旨在短期培养人才并送回发展中国家支援当地发展,在日逗留期最长不超过3年,因此只是来短期见习,根本没考虑到工资和用工条件的问题;但现实需求是,日本企业需要长期能在工厂从事低端工作的劳动力,并且能怎么廉价就怎么廉价。

挂着“技能实习生”名头的灰色产业链

随着偏差而产生的是政府不管、民间团体监督难的灰色空间:日本企业以技能实习生的名义大量引入劳动力来从事日本人都不愿意干的所谓的“3K工作”,即脏、累、危险。同时,由于政府是基于援助的宗旨设立的技能实习生制度,因此对此方面的管理并不严格,企业反而利用这个漏洞给予外国劳动者们尽可能低的工资和待遇。这个工资低到什么程度?全日本最低工资标准是鹿儿岛县的每小时761日元(约为45人民币)的水平,而技能实习生平均的工资标准为每小时300日元(约为18人民币)的水平。并且,通常技能实习生都会被要求加班工作,加班工资不给、被克扣或不让加班不给赚钱的现象也时常发生。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后这些问题的不断加剧,日本媒体对技能实习生问题的曝光力度也逐渐加大,社会开始聚焦这种不人道的现象,逼迫政府开始采取一些行动来提升正规技能实习生的引进标准。技能实习生有两个引进标准,一个是通过相关正规组织介绍引入企业的方式,另一个是企业自己引入的方式。在技能实习生问题被聚焦之前,由于没有什么途径,企业通常是通过一些组织来引入的。但问题变得严重后,这些正规组织对劳动力和企业双方的审核都变得严格起来,因此许多中小企业很难像以前那样大量引进廉价劳动力。这里,就出现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非法中介或个人来走企业自己引入技能实习生的路子。

这是2017年笔者无意间发现的东京的一个个人微信号发布的招工信息,内容是清理福岛或周边区域的垃圾。当时笔者短暂交流后,对方称不需要过多的手续,第二天上车就出发。事实上这则用工需求就是违法的,日本政府规定技能实习生不得参与核辐射周边区域的垃圾清理工作,但2018年年初大量企业被媒体曝光非法使用外国技能实习生参与这种日本人不愿意干的工作,其中当属一个越南人的案例最为典型,当初说是让他去干土木相关的工作,结果被派来清理垃圾,还不告诉他他正在干着什么工作。

这次北海道的事件其实也如出一辙,根据12月6日《北海道新闻》的报道,这批共计62人的非法劳务的中国人都是由日本千叶县一家中国人开的承包业务的公司所派遣来的。由于在建设中的中国制太阳能发电设备出现了一些异常,因此北海道这里的太阳能发电厂就向位于大阪的某中国太阳能设备提供商请求更换或修理设备。于是,这家中国公司就把业务转包给了这家千叶县的承包商。承包商中的一名中国男子通过自己的关系网,找到了几十名中国人,不问身份就把他们一波一波地通过汽车运到北海道,据该男子称途中还有几名逃走了。

事实上还有更恶劣的情况。就在北海道的46名中国男子失踪之后,12月5日对北海道全区域非法劳务的外国人进行排查的警方发现,当地还存在着一个越南系的牵扯到日本暴力团体(就是黑社会)的中介公司。

这家公司打着“招收土木工地工人”的招牌,收100万日元手续费(约为6万人民币),然后将招收上来的越南劳动者们全部送往日本的乡下从事重体力活,并且会从他们每日的工资中抽取一半。例如他们派往秋天县从事劳务的越南人每天只能收到8000日元(约480人民币)的工资,其中4000日元要上交给该中介公司。这就是在日本从事劳务的技能实习生的真实状态。

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入管法》改正案

12月末的北海道,暴风雪之中仍有许多人站在中国驻札幌领事馆之外等待着咨询。他们许多人穿着灰黑色的羽绒服和工裤,被水泥点沾上的褪了色的黑皮鞋十分显眼。在许久的聊天后他们中的一些人才说,因为日本要修改《入管法》了,所以想问问领事馆自己的技能实习生资格什么时候可以转变。

他们所说的是12月8日日本议会通过的《出入国管理法》改正案。这则法案是在当日凌晨4点通过的,预计于2019年4月1日开始施行。通过时,在野党和执政党议员还在相互掐架,当时的场景大致是以下这个样子:

简单来说,本次改正案就是旨在正式开始引进外国劳动力,给他们一个正式的劳务签证,承诺提供更好的工资水准和劳动环境,并对引进的企业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至于到底工资水准该如何,劳动环境是个什么标准,以及如何进行监督,日本法务省只是说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陆续颁布实施细则。或许他们自己的心里也没有谱。

光从目前公布的一些细节就可以看出,这个改正案并没有解决核心的问题,也就是劳务者的需求和日本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最明显的就是其中的一个规定“海外劳务者需要掌握N3以上水平的日语,第二年需要掌握N2以上水平的日语”。熟悉日本语能力检定考试的人的知道,日语等级分为5个等级,从N5到N1越来越高。N3的水平大概属于可以简单日常交流的水平,而N2水平则是基本上可以流畅交流的水平。国内许多大学的日语相关专业中,学生往往要在大二或大三才可以通过N3或N2考试,试想一下,普通一个为了生存想来日本进行劳务的中年发展中国家男子,他有这样的财力、知识基础和时间来进行日语学习吗?
另一方面,如果他不掌握这样水平的日语,他也无法被日本社会接纳。日本社会的闭锁性就体现在这里,迄今为止大多蒙受恶劣待遇的外国劳动者们,他们遭受不幸最关键的原因之一就是不会日语。这次北海道的事件中,警方发现千叶县的那名将劳工们骗来北海道的承包商,平常是一个中国翻译者。在与劳工交流时,这名承包商欺骗他们日本社会的一般工资就是300日元每小时,还称帮助他们找到了一个好工作。连沟通识字都做不到,外国劳务者是无法在日本社会生存的,被欺骗也是可以预料到的事。因此,技能实习生制度虽然随着新法案的颁布告一段落,但本质的问题仍没解决。

读卖新闻在今年末进行了“日本社会关键词”的舆论调查,抽取全社会所关心的各种问题,其中排行第一的关键词就是“少子高龄化”。而在12月初本内阁府颁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GDP增长情况中,出现了日本自2014年第二季以来最严重的负增长的情况,环比萎缩2.5%。路透社援引经济专家分析,指出劳动力不足使得消费产业被拖累的现象是负增长的一大原因。接下来,日本社会仍然需要大量的海外劳动力,如何接纳他国的劳动者成为了这个单一民族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