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有个事情,相信此刻阅读文章的你会深有感触。
那就是,很多时候,工作内容像机械一样日复一日的重复,毫无技术含量 ,往往工作越久,越觉得枯燥无味,内心有一万次想离职的念头,第二天依旧按部就班的工作。
就像我之前的一个小伙伴经常念叨着:“我想辞职,我不想干了,工作学不到东西,可是我又害怕辞完职找不到另自己满意的工作,可是这样干下去,工作10年,感觉自己就跟机器一样了。”
绝大多数的职场人,尽管心知肚明自己可能会困在现在的行业里,或者工作跟机器一样得日复一日,薪资一降再降,但仍然无法选择离开。
这里的原因不一而足,但有三点是共同的,一是这些人从来不曾给自己做一份职业规划,二是他们从来没有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对残酷的现状心存幻想,三是不敢跳出舒适区,瞻前顾后害怕突破。
或许今天的内容,正适合在职场中苦苦求索的你。
很多人在工作面前的犹豫不决,不仅是家庭原因还有自己的“怂”
说到这一点,就不得不说下我在开头提起的那位小伙伴了。小伙伴是我的大学同学 ,毕业后就一直在家里人托关系给她安排的公司里 工作。闲聊时,小伙伴也常常向我吐槽工作中的不顺心,工作内容重复学不到东西,老板还“事妈”,除了工资待遇还不错。
听完她的吐槽,一开始我会问她:“干得这么不开心,为什么不辞职呀?” 直到后来 ,我就不再问她那句话了,因为她总是说:“我爸妈不同意我辞职,而且辞了我也不知道我能干啥,再说这份工作其实也没啥压力。”哪怕“辞职”这两个字已经再她口中说了一千遍 ,工作得不开心她仍然每天在上演。
我们有多少人因为工作上父母不同意辞职,即使有自己得想法,却仍继续着自己厌烦的工作现状。与其说父母不同意辞职,倒不如直接承认是自己“怂”。
“怂”在哪里?怂在害怕去突破,怂在害怕开始新的征程,怂在害怕跳出舒适区去迎接新的挑战。
现实中,有千千万万和我小伙伴处境一样的职场人,他们也曾意气风发,也曾渴望做出一番事情来,但可惜的是,当一份安稳舒适福利好没压力的工作从天而降时,多数人早已缴械投降。渐渐的在自己的舒适区,变得麻木而僵化。
想的多做的少,少逼逼多学习总没错
在刚进入公司的时候,小伙伴在工作的过程中还会有些恐慌与不安,但随着公司不错的待遇和时间的推移,小伙伴渐渐享受起这种“优越感”了。
虽然这份工作的内容简单重复,但是这家公司带给她的收入以及舒适没压力的生活状态,才是她迟迟不愿离开的原因所在。
她比谁都清楚,自己不是找不到工作,只是担心自己 没什么竞争力,辞了职找的工作还不如现在的工作,这才是她惧怕和恐慌的部分。
说了一千次的辞职,一万次的吐槽和抱怨,与其在工作上吐槽抱怨,不如多学习一些技能,比如,你可以从主业挖掘的优势里进行拓展,也利用业余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尝试和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技能,甚至主动争取参与到朋友的创业项目中做义工等等。
还有就是不要给自己的工作设限,更不要只关注眼前的工作。例如,很多程序员往往会调入“技术陷阱”中,过分关注“技术实现”,很少关注技术以外的能力,如果一个有心的技术员能够真正了解产品和运营,那么即便技术员的岗位没有了,今后转行也是分分钟的事。
拒绝机器般的工作,按计划行事,做到有备而跳
环顾四周,想辞职的、准备辞职的大有人在,可真正能做到说走就走的人,又有几个呢?
有人辞职跳槽是因为冲动;有人辞职跳槽是因为迷茫;还有一些人,他们是真正懂得了自己想要什么。
辞职跳槽,这是关系到自己职业规划的行动,辞与不辞,跳与不跳,怎么选择,是个实实在在的技术活,需要我们多方面考虑才能下定决心。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当自己的积累达到一定阶段,工作遇到瓶颈不能发展的时候,辞职跳槽是必须面对的事,因此,理性的跳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要做到理性跳槽,首先提前给自己做好职业规划,当时机成熟时,再按计划行事,做到有备而跳。
当自己处于迷茫、彷徨时,不妨问自己一个问题:三年后,如果不能达到自己的预期,自己最不能接受的是哪种情况?在心里问三遍,答案就出来了。
愿每一位说辞职准备跳槽的人,都能自信而又笃定地做出自己的选择。
最后,我想引用一段话结束今天的文章——
“这个世界非常多样,自我实现的方式也绝不止哪一种。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永远不要试图成为他人,那是妄念。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看清自己并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条路永远都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