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承载着独特而丰富的想象力、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互联网作为当前最具创新活力的行业,与各行各业及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一方面,互联网改变了非遗的传承和传播方式,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找到了更好的表达形式。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给文化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持久动力,成为非遗传承发展的‘助推器’。”百度公司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谢飞表示。
大数据锁定非遗关注者群体
今年68岁的王赤峰是宫廷风筝的第四代传人,把风筝放到全世界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为了宣传这项古老技艺,百度公司免费为王赤峰的风筝定制了信息流广告,利用“搜索+推荐”的双重模式,将风筝文化的内容精准推送给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年轻人。数据显示,一周之内,王赤峰制作风筝的内容出现在北京及周边20万人以上的百度信息流中,获得了2000多次的点击量。
北京前门有一家专卖老北京兔儿爷的店,作为老北京泥彩塑兔儿爷的第五代传人,张忠强已经在这里做了15年生意。他见证了兔儿爷的辉煌时代,也看到如今老手艺不再那么热了。张忠强说:“我现在最担忧的是等我们这代人做不动了,兔儿爷就真的消失了。”
通过对每天1.5亿活跃用户的浏览数据进行分析,百度信息流为可能对非遗内容感兴趣的网民进行相关推荐,重新唤起许多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值得欣慰的是,在这种精准投放方式的帮助下,越来越多对老手艺感兴趣的年轻人找到了解、接触传统技艺的地方,老手艺人的技艺传承也渐渐有了转机,如王赤峰接到了很多想跟他学做风筝的人打来的电话。
兔儿爷手艺在网络传播后,不少网友按图索骥来到了张忠强的小店,这让他颇有一番感慨:“如今,人们的爱好五花八门,平时磨破嘴、跑断腿,都不一定能遇到几个真正对兔儿爷感兴趣的人。现在网络瞬间便能把‘广告’打到全北京甚至全国各地喜欢兔儿爷的人面前,这对于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播而言意义非凡。”
借互联网平台提高非遗认知度
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全书,百度百科每天吸引近1亿网民浏览。2015年底,百度百科推出聚焦非遗的大型专题项目“非遗百科”,向网民全方位呈现非遗项目的权威信息。目前,“非遗百科”已覆盖1379个非遗类别,辐射人群超过1800万,成为规模很大的非遗知识权威科普平台。尤其让人欣喜的是,在每月上线一期的“点亮非遗”专题活动中,重点推荐的咏春拳、口技、皮影、唐卡、形意拳等20余项非遗,已经有超过1500万次的浏览量。
今年3月,百度“非遗百科”上线了“唐卡专题”,对《白度母》等40余件唐卡展品进行独家展示。“作为首次在网络上展出的亿级像素唐卡,在技术手段帮助下,120张高清照片矩阵合成10亿像素超高清图片,每一处细节都清晰可见,观众甚至可以获得比线下近距离观赏效果更好的体验。”“唐卡专题”项目负责人介绍。
除了帮助人们了解、关注非遗文化,互联网的价值还体现在能够调动更多人参与非遗保护,特别是吸引年轻人参与到非遗传承实践中。今年5月,由百度发起的“我为家乡非遗代言”活动在微信朋友圈刷屏,用户可以通过上传照片生成一份家乡非遗代言人海报。这项活动激发了数十万年轻网友为家乡非遗发声的热情,大大提升了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也推动了非遗保护传承。
与此同时,多元的互联网形式也将人们在线上对非遗的关注转至线下的参与。“我们在百度‘非遗百科’的‘口技专题’活动中开通了‘拜师学艺’通道,网友可以在线报名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口技青年传承人方浩然的弟子,从而构筑起从互联网到真实世界的立体传承通道。”“口技专题”项目负责人说。
让更多年轻人关注老手艺
为了引导更多年轻人关注老手艺,参与非遗保护传承,8月9日,百度公司与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共同发起“百度shǒu艺人·亮手绝活儿”公益行动,向全国大学生发出邀请。“此举的目的是号召大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近距离与身边非遗手艺人接触,和他们一起向这个时代‘亮手绝活儿’。”“百度shǒu艺人”项目组成员介绍,目前正在进行志愿者的报名和筛选工作,已有逾200个校园媒体单位、几千名大学生报名参与。最后选拔出的30名大学生将自由组队,于8月24日至9月7日对非遗老手艺人进行采访,之后将对作品进行评选和传播。
为了让更多人有机会认识、了解并喜欢上传统手工艺,百度公司为苗绣、苗银、蜀绣、侗族大歌、陕西华县皮影、熊氏珐琅、老北京兔儿爷、金氏风筝等多项非遗老手艺免费上线了信息流公益广告,在喜爱传统文化、老手艺的人群中精准投放。此外,百度还通过AR技术还原老手艺流程,如在百度APP上搜索“皮影”“榫卯”“潍坊风筝”“桃花坞年画”等,便能看到形式丰富的非遗内容,更多人通过手机屏幕领略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