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又一家三甲医院被卖了,售价9亿多元。
5月1日晚间,据恒康医疗披露公告,拟使用现金购买马鞍山市中心医院93.52%股权,标的股权经交易各方初步协商的交易价格为9亿元至9.3亿元之间。此次交易对价全部采用现金方式支付。
据了解,恒康医疗主营医疗服务、药品制造、日化品及保健品业务,此次交易完成后,恒康医疗将获得具有三甲资质综合性医院的控股权。
被卖掉的马鞍山市中心医院,是一家怎样的医院?
公开资料显示,马鞍山市中心医院,是由原马钢医院整体改制而成的一所非营利性医院。医院始建于1938年,现有职工1667人,开放床位1200多张,设有临床专业科室35个。
一直以来,因为钢铁而建市的马鞍山市,马钢医院承担起了该集团近10万职工外加20万家属的医疗就医问题。
截至此番收购前,马鞍山市中心医院下辖6个院外门诊部,一所分院和一所职业病防治院,是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皖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和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值得关注的是,此番收购,已经是它第二次改制了。
第一次改制:国企医院变身股份制医疗单位
第一次改制发生在2008年。
改制的原因很简单——老国企医院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积弊,比如服务差、医疗价格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导致了当时的马钢医院发展停滞,医疗市场出现萎缩。医院自身也由于经营不善而负债累累。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时的马鞍山市政府决定实行改革。在当时的市委书记的推动下,原马钢医院改制为马鞍山市中心医院,由国有性质的企业医院转变为股份制医疗单位。
然而,这场改制一开始就不是公平的。据报道,马鞍山市卫生局的一位负责人承认,该市通过医疗集团化来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一开始是带有 “一定私心的”,即通过改革来盘活濒临困境的市属医疗机构,整合医疗资源来实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打破马钢医院“一家独大”的局面。
改制后的马钢医院改名为马鞍山市立医院有限公司。在当年的改制中,医院采取的是从马钢集团脱离的形式,并且采用了全院员工持股的方式。这一改革模式,十分类似于后来的洛阳医改。
改制失败:股权过度分散、经营管理不善……
刚刚实行公立医院改制时总是“轰轰烈烈”的,然而,彼时“壮怀激烈”的改制,却在改回“公立”的喧嚣声中宣告失败,这里面究竟包含哪些原因呢?
专家表示,实行全员持股后,由于股权过度分散,医院的经营管理、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决策就成了问题。采用这种改制方式的医院,资金筹集往往很困难,难免再次回到了吃大锅饭的时代;不仅如此,改制后的医院还面临这公立医院这一强大的竞争对手。虽然新医改以来,卫生部门三令五申要求严控大医院规模,但现实情况却是,公立医院在政府投入下,不断扩张,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非公立医疗机构的生存空间。
此外,公立医院的收购,牵涉到多方利益,往往遭到全体医务人员的抵制。2016年,湖南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就发生了一起医护人员因反对“改制”而发生的集体活动。医院医务人员因反对医院引入民营资本,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而罢工游行。此前,华润医疗整合高州医院眼看车成马九,最终失败,方正集团、平安集团以及更早的华源集团收购整合非营利性医院也均碰壁没了结果。
为什么会这样呢?“公立医院改制之后,原有的人员也一并与事业编制脱钩,体制内的福利顷刻流失。据业内人士分析,员工反对,一度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一大阻力。
公立医院“二次改制”并不罕见
“第一次改制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比较仓促,失败也在所难免。于是就有了二次改制甚至多次改制。”有业内专家指出。
还记得洛阳医改吗?2010年,洛阳市政府对14家公立医院实施产权制度改革。为了避免“一刀切”的做法,洛阳市首先以洛阳市中心医院、洛轴医院为试点,将公立医院改制为股份制医院。市政府持股10%,职工持股90%。然而,时隔7年后,洛阳市中心医院再度恢复公立医院属性。
此外,作为“卖光医院”典型的宿迁市,十年前拍卖医院时,最大的市人民医院就是被南京鼓楼医院和金陵药业以股份制的方式进行了改制。而“宿迁医改”的结果,熟悉医疗界的人都知道——“卖光医院”十年后,当地又重新建立起了一家新的公立医院: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当然,无论是面临“二次改制”的马鞍山市中心医院,还是曾经“轰动一时”的洛阳医改和宿迁医改,它们各自的情况并不完全相同。应该看到,医疗机构“二次改制”固然有一次改制不完善乃至整体失败的原因,但产权制度改革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在医改步入“深水区”的当下,马鞍山市中心医院“二次改制”的案例,或许能对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一些思考。(转载自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