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药分开改革一周年:分级诊疗见效,医改仍需努力
添加时间:2018-04-27 09:55:29
浏览次数:
0
北京医改在取消药品加成的同时,设立医事服务费及规范医疗服务项目,启用了多元化补偿渠道,变“补偿医生”为“补偿医院”,打破了医疗机构以药补医的逐利机制。合理的医药分开改革设计,为加强医院公益性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还让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得以顺利展开。
近日,北京市召开了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一周年新闻发布会。改革一年来,本市三级医院门急诊诊疗人次较上一年减少11.9%,二级医院基本持平,一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诊疗人次比上一年净增1200余万,增幅为16.1%。一些普通病、常见病逐步分流到基层机构,扭转了十多年来基层诊疗量下降或徘徊的局面,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状态得到了缓解。
自2009年启动以来,我国新医改已经持续推进了十年。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各地新医改的最重要动作就是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让“以药补医”退出历史舞台。取消药品加成并不是简单的减法,而是一场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这场改革中,各地实施的举措不一,取得的效果也不同,有的地方在百姓医疗费用支出方面并没有明显改善。
此次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之所以成效突出,是因为改革比较彻底。北京医改在取消药品加成的同时,设立医事服务费及规范医疗服务项目,启用了多元化补偿渠道,变“补偿医生”为“补偿医院”,打破了医疗机构以药补医的逐利机制。合理的医药分开改革设计,为加强医院公益性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还让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得以顺利展开。
此次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推进药学服务从“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医事服务费的差异化分级设置,引导患者就医下沉。医改后,社区医院的药品品种较之前大幅增加,同时设立了缺药登记台,可根据患者情况补货。由于解决了取药问题,许多慢病患者都实现了首诊在社区。一年来,患者选择专家看病更加理性,看专家难的问题有所缓解。医生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时间明显增加,可为疑难重症患者细致诊疗了,门诊的医疗秩序也有所改善。大医院长期人满为患的情况得到初步缓解,群众就医体验显著提升。
医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北京市的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仍将持续推进,相关制度需要完善之处还有不少。目前社区医院虽然可以做一些检查,但在医生配置、体检设备、服务等方面尚存在很多不足,这导致一些比较常见的化验项目在基层无法完成,只能转诊大医院。这种情况不仅低价值地消耗了社区医院有限的转诊名额,也给患者平添了许多麻烦。有关部门应该加大人力、财力投入,让基层社区医院具备更强大的基础性检查能力,让群众从改革中得到更多便利。
在下一步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中,有关部门还必须注意谨防在取消药品加成的大背景下,“按下葫芦浮起瓢”。在本轮医改中,“以药补医”虽然取消了,但在一些地方的公立医院却出现了各类变相补偿方式。有的医院对医用耗材实行不合规高收费,有的则是多做大型设备检查检验用以增收。有关部门应该及时推进医用耗材联合采购改革,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见招拆招”地不断破解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难题。
从更为宏观的角度看,我国医改接下来需要解决的突出难题是“三医”改革不联动问题。近年来,公立医院改革、医药改革和医保改革各自均有所突破,但总体呈现各自为政、互相牵制的不利状态。要想彻底破除“以药补医”,就必须推动“三医联动”,协调推进医疗价格、药品流通、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在过去的一年,北京在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在未来的医改攻坚战中,仍需拿出魄力、勇于尝试,努力实现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并为全国深化医改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