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车险市场亦然。
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前11个月的汽车销量同比仅增长3.59%,增速下滑至5年新低。不过,从细分市场来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预期较高。增量市场的疲软让险企的车险业务整体进入到瓶颈期,如何寻求到新的增长点是险企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有中小险企负责人表示,将把目光瞄准三四线城市,同时,尝试对现有车险客户进行挖掘,使其提高保障额度,从而提升保费规模。对2018年的车险市场,记者与多位业内人士交流,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整体市场形势比较严峻,监管趋势是只会严不会松,中小险企压力更大,必须结合各自情况开拓新的增长点。
近8成险企车险亏损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7年1-11月份,全国汽车销售2584.49万辆,同比增长3.59%,为近5年的最低增速。
汽车销量的疲软直接影响车险市场。车险新增保费增长困难,保费增速也呈下降态势。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1-11月份,车险市场保费收入为6699亿元,同比增长了10.34%。业内人士预计2017年全年车险保费增速与2016年持平。对比来看,近几年车险保费增速下滑明显,根据公开数据,从2000年~2017年,车险市场年均保费增速将近20%,而从2012年到2016年,这一平均增速降至不足14%。
车险保费上不去,使诸多险企负责人心中焦虑,中小险企更甚。
“预计2017年的车险业绩分化程度比2016年更严重。” 一家中小财险公司负责人何北(化名)对记者表示。2016年的数据显示,所有经营车险业务的险企中仅有14家财险公司实现了车险承保盈利,占比为23%,14家盈利险企总计实现车险承保盈利128.97亿元,八成亏损险企合计亏损约63亿元。
“随着商业车险费改的深入推进,中小险企面临的挑战大于机遇,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何北坦承,由于中小险企的定价能力、用户精准识别和触达能力多方面都难以与大型险企抗衡,而费改明显扩大了险企的自主定价权,因此大型险企更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同时,随着车险费率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一些与预期不符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车险综合费用率的抬升。2016年行业车险综合费用率达到41%,为历史最高值。2017年前10个月,全国车险综合费用率为39%,其中11个省市的费用率水平达40%及以上,最高的省份综合费用率达44%。
市场乱象之下,监管或将更趋严格。“我认为,2018年,监管环境只会严不会松。”某险企负责人表示,今年,金融行业都在强调严监管,保险业也不例外,财险市场中的车险监管应该是重头。近期,多家险企分公司及其一把手受到监管机构的严厉处罚,在市场中形成了较大的威慑力。他认为,预计今年机构还会加大力度打击恶性竞争,恶性竞争现象可能会有所收敛。
车险是“用来吃饭的”
车险经营难是现实,迎难而上是唯一的路径。
“无论申请筹建时以什么业务为特色,对于绝大多数财险公司而言,车险都是‘用来吃饭’的险种。”何北坦承,只有车险业务可以比较容易快速做大规模,因此需要依靠该险种来摊薄公司整体经营成本,这也是财险公司不愿放弃车险业务的重要原因之一。“2018年车险经营形势严峻,如何找到新的增长点,是公司重点考虑的问题。”何北表示。
他告诉记者,其总部在地方,在车险业务战略中将吃透当地市场作为重点目标之一。比如,和当地的大型企业达成合作,开拓单位用车保险市场。同时,在当地市场往纵深方向发展。“三四线城市增长速度快,但保险覆盖率还不够高,一方面,设法提高保险覆盖率,做大增量市场,另一方面,尝试对现有车险客户进行挖掘,使其提高保障额度,从而提升保费规模。”何北进一步解释道。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中小险企都将三四线城市作为重点开拓对象,还有的则希望结合新趋势研发一些定制产品来满足特定市场的需求。
中保协和社科院等机构研研究认为,预计车险市场会下沉至三四线城市,未来3年,一线城市的新车销量年均增长不到5%,二线城市约6%,而三四线城市将持续10%的增长,成为市场增长引擎。
同时,新能源汽车保险被多位业内人士提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表示,预计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增长将达到40%左右,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00万辆。同时,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2017年4月联合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我国汽车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左右、2025年将达到3500万辆左右,其中,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将达到200万辆,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占比达到20%以上,即超过700万辆。
“目前有关新能源车以及相关保险的研究大多还处于起步阶段,不确定性很大,但想象空间值得期待。”众诚保险总裁吴保军日前指出,该公司正利用汽车产业链的优势,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保险产品积极推动相关研究,比如与汽车厂商联合推动研究电池延保、电池意外责任保障等课题。
此外,还有险企提及,为改善车险承保亏损的情况,希望提高业务质量,放弃赔付率过高的业务,精准开拓优质车险市场,但业内人士指出,这一期望对险企自身的经营水平也有较高要求,“想要的未必能得到。”(转载自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