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对于杭州金融业来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度。
积极推进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打造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引导企业加快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在过去这一年里,杭州金融业是忙碌的,也是生机勃勃的;是充满挑战的,更是硕果累累的。
去年,杭州市金融运行总体稳健,贷款结构继续改善,金融风险防控进一步强化,与全市经济“稳中求进”良性发展态势基本一致。
据杭州市金融办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杭州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24.07亿元,同比增长6.3%(全省5.3%),金融产业有望在年内迈入“千亿元俱乐部”;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为9.1%,金融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第一大产业。
杭州金融中心发展指数名列长三角地区第二
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引领杭州经济新气象
金融之江,浩瀚东来。作为长三角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杭州,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交出了一张抢眼的成绩单。
据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2017年9月发布的第九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显示,杭州金融中心发展指数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仅次于上海。总体看,金融各项指标在全国的排名均高于GDP排名(注:2016年杭州市GDP排名全国第十)。
相关专家表示,“这说明杭州金融业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同时也显示金融业是杭州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之一。”
把成绩放在放大镜下来看,形势同样喜人。去年1-3季度,全社会融资规模快速增长,实现增量5714.15亿元,同比增长64.2%,对经济贡献度不断提升。金融各领域主要指标居于全省前列。截至11月末,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6074.90亿元和28877.07亿元,增速为12.31%和11.41%,存款增速全省第二;证券和期货代理交易额分别为11.54亿元和20.04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0%和69%;保费收入595.97亿元,增速23.11%,位列全省前三。
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形容杭州完善的金融业态,那么,“门类齐全”“多元化”“开放”必然上榜。截至11月末,全市共有各类银证保持牌金融机构500多家,其中分行级以上银行机构50家,省级以上保险机构81家,证券营业部246家,期货营业部69家,其他如信托公司、财务公司、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共约60余家。此外,全市还有小额贷款公司54家,担保公司132家,融资租赁公司49家,典当公司80家,第三方支付机构11家,交易场所19家,民间融资服务中心3家。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杭州市还新引进海亮集团财务公司、三菱东京日联银行杭州分行(杭州市第12家外资银行机构)等33家金融机构。
作为新金融蓬勃发展的阵地,杭州私募股权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的私募管理人超过1000家,备案资产管理规模超3000亿,位居全国第五。私募基金业发展迅猛。据杭州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透露,“虽然2017年以来私募机构清理整顿力度较大,但与2016年末比,备案基金数、管理资产规模仍有较快增长”。
去年杭州上市公司增数创历史新高
搭乘“凤凰行动”快车培育行业冠军
如今,伴随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加速构建,一幅多渠道、多平台、多方式的融资新图景正在铺展开来。
“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把企业做大做强,这个好时代已经到来。”在不久前举行的杭州市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交流会上,杭州市金融办主要领导向现场的企业家呼吁。
所谓的“好时代”,除了杭州当下良好的产业基础外,还指的是来自政府提供的“肥沃土壤”。2017年10月,浙江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推动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大会,会上发布的“凤凰行动”计划指出,一是上市再提速,二是以上市带动产业提升发展。
而此时,颇具前瞻眼光的杭州早已“在路上”。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工作,各个区、县(市)都把推动企业上市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10月31日,赵一德书记召开50家上市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专题座谈会,会前还走访了部分上市企业,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会上,赵书记要求,企业上市工作要坚持以目标导向,做到量质并举,上市公司数量要倍增,质量要提升。9月底,徐立毅市长也做出批示,要求进一步完善扶持企业上市的相关政策。
“2017年,杭州市金融办抓住IPO发审节奏加快契机,通过召开全市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大会、上市公司座谈会等,明确资本市场工作主攻方向,实施上市梯队培育、重点拟定上市企业扶持计划,并与上交所、深交所、浙江股交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依托上交所、深交所上市培育基地,积极开展拟上市企业培训,做实企业上市准备工作。”
搭乘政策红利,2017年杭州新增上市公司28家,增量创历史新高,超过北京,仅次于上海和深圳;与此同时,上市公司总量和总市值均位居全国前列,截至去年11月,杭州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63家,总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列全国第4位,合计总市值约5万亿元,同样列全国第4位,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出台我市落实‘凤凰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把握IPO审核尺度骤收的新动态,推动企业上市、并购重组、再融资‘三管齐下’。”杭州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发挥企业上市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健全上市企业梯队培育机制,推动股改规范,建立分层次、分行业、分梯队后备企业清单;做实做强白沙泉并购金融街区,支持上市企业开展对高端技术、品牌、人才及渠道等并购重组,打造一批杭字头的行业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等等。
五大金融特色小镇规模超万亿元
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初露雏形
钱塘江畔,风起云涌。
如今走在钱江新城内,三步一家银行、两步一幢金融大厦的场景随处可见,粗略一算,国开行浙江省分行、建行浙江省分行、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民生银行杭州市分行等20多家总部级金融机构已在此连接成片。
拉长视线,玉皇山南基金小镇、钱塘江金融城、望江新金融集聚区、海创园科技金融集聚区……一幅前瞻性、全局性的金融蓝图徐徐展开。
去年6月,市政府出台的《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的实施意见》(杭政函〔2017〕79号)中指出,要将钱塘江金融港湾打造成为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在国内处于优势地位,具有强大资本吸纳能力、人才集聚能力、创新转化能力、服务辐射能力的财富管理和新金融创新中心。
以此为纲,2017年,钱塘江两岸展现了一道别样的风景。杭州,正在成为一片金融机构竞相进驻的资本热土和金融高地。
支付宝”Paytm旗下项目、浙商产融基金、Money20/20全球科技创新博览大会等20余个重点项目布局钱江世纪城。
根据《钱塘江金融港湾发展规划》指出,打造钱塘江金融港湾将以“1+X”为规划。“1”就是以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为主的核心区,“X”则是以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等为代表的金融集聚区。
去年,不仅是这个“1”成功吸引了全球的目光,“x”也成绩斐然。据杭州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杭州市重点特色小镇发展势头良好,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获评首批省级特色小镇,上市公司董秘百人会永久落户玉皇山南基金小镇。”
除此之外,去年,杭州又成功把一个城中村改造成并购基金小镇,这就是专门集中并购主题的白沙泉并购金融街区开街,成为国内少数几个以并购金融为主题的特色街区。
据杭州市金融办统计,截至2017年10月末,这5个特色小镇已集聚各类金融服务机构3200余家,管理资产规模超万亿元,发展氛围日渐浓厚。
杭州金融科技体验指数排名第一
剑指国际金融科技中心
前不久,一场声势浩大的智慧盛宴“首届(2017)钱塘江论坛”上,来自国内外200多个金融领域的“最强大脑”共同见证了杭州要打造“国际金融科技中心”的决心,而这个决定将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国际化,落实拥江发展战略。
“杭州的金融科技既有相当规模又有特色优势,杭州不仅有一批独角兽企业,更有一大批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在此次会议上表示,杭州要紧紧抓住国际金融科技大发展的机遇,着力打造国际金融科技的中心。
满腔雄心的目标源于实力的底气。据浙江互联网金融联盟发布的2017金融科技中心指数显示,杭州与北京、上海、深圳是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第一梯队。杭州金融科技体验指数排名第一,网贷、众筹、第三方支付、大数据征信和区块链五大行业体验均位居前列。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钱塘江金融港湾发展规划发布以来,我们共同见证了杭州新金融技术的颠覆式革新,见证了新金融领域的快速拓展。而为了加速让国际金融科技中心的“蓝图”化为现实,今年,在《杭州市建设国际金融科技中心的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省市将联动,合力编制杭州金融科技中心建设专项规划。
未来,杭州将着力瞄准产业集聚,实现蚂蚁金服等龙头企业集聚带动发展,形成金融科技生态圈;着力拓宽载体空间,依托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等创新“重器”,支持浙大互金研究院、中钞区块链研究院、区块链产业园等创新发展,办好Money20/20全球科技创新博览大会、首届全球金融科技创客大赛等国际化论坛峰会。
除了谋划发展的“一盘棋”外,杭州市还将推进建设的“一条链”。把握Money20/20全球金融科技创新博览大会落户的历史机遇,进一步集聚知名金融科技企业、孵化平台。推动成立金融科技行业协会,构建金融科技企业库、人才库、项目库。引导各类基金与金融科技产业融合,支持传统金融机构引入金融科技革新运作模式和服务方式,打通产业与资本、科技与金融对接链条。(来源: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