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4台无人驾驶公交车在深圳福田区进行了上路试运行。这个国内首次,也属全球首例在开放道路上进行的无人驾驶公交车测试,吸引了众多关注度。
当前“智能化”已成为交通领域重点发展方向,在“中国制造2025”中,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被提到国家战略高度,美国、新加坡等也都加紧研发无人驾驶汽车乃至公交车。
重庆是否有计划推广无人驾驶公交车?本地车企对于无人驾驶技术研发进展如何?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重庆暂无引入无人驾驶公交计划
“与平时的公交车没什么不同,除了驾驶位上没有人。”体验过深圳无人驾驶公交车的乘客称,无人驾驶公交车转弯流畅,遇到障碍物会自动绕行,到站时自行靠边停车。如果不是亲眼看见空空的方向盘,很可能以为是坐上某位“老司机”开的车。
这4台搭载了“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系统”的无人驾驶公交车,是地地道道“中国智造”——“阿尔法巴”所属的中国未来新能源与智能公交系统示范项目,是由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深圳巴士集团发起,并由国内多家高校、车企联合研发。
在深圳率先试点无人驾驶公交车后,作为国内首批“公交都市”试点城市之一,重庆是否有引入计划?
重庆公交集团称,截至目前,主城公交日均客运量677.4万人次,占主城常住人口总量近8成。在主城外环区域如鱼嘴、龙兴等地以及涪陵城区,均试点投放了多条气电混合或纯电动新能源公交线路。
“对于无人驾驶公交技术我们一直保持关注,但暂无引入计划。”公交集团负责人称,是否引进类似“阿尔法巴”这样的无人驾驶公交车,首先得看技术是否成熟,其次是城市出行条件等而定。从目前来看,这两点都暂不具备。
虽然短期内在重庆无缘见到无人驾驶公交车上路,但公交驾驶员对“新鲜玩意儿”却报以期待。
“无人驾驶能够减轻驾驶员工作强度,还能提高乘客乘坐舒适度。”618路公交驾驶员裴源泉,常年驾车行驶在拥堵的机场路。他说,在堵车严重路段行驶,比拼的是驾驶技术和会车能力,这一点人工驾驶比人工智能驾驶更稳妥。不过他留意到,这次深圳无人驾驶公交车路测,有自动操作和人工操作两种方式,如果在两种方式之间自由切换,就会减轻驾驶员的负担,从而降低工作强度,提升乘坐舒适性。
重庆车企在国内领先一步
近年来,让汽车驾驶操作更简单、行驶性能更优越的智能化技术,逐步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最典型也最热门的,就是无人驾驶技术。
在国外车企中,奥迪、奔驰、宝马相继完成在封闭条件下的无人车测试,特斯拉则是把无人驾驶技术植入其量产车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来推进无人驾驶汽车研发的谷歌,其试验车测试里程累计已超过100万公里。
去年,长安汽车成功完成从重庆到北京的2000公里无人驾驶汽车测试,这在国内车企中尚属首次。根据测试情况,在路况较好的高速公路上,“长安造”汽车基本实现无人自动驾驶。
长安汽研总院总工程师、无人驾驶汽车项目负责人黎予生介绍,长安进入智能汽车研发领域以来,将其划分为智能驾驶、智能互联和智能交付3个范畴。去年长安进行的2000公里无人驾驶汽车路测,属于智能化驾驶3级技术,即在高速公路等特定交通环境下,汽车实现自动驾驶,驾驶者能够较长时间不参与驾驶控制。长安计划在2025年,实现无人驾驶汽车4级技术,即全自动驾驶的量产,这将与全球无人驾驶汽车研发进程达到同步。
市内另一家车企力帆,则在上月宣布,与盼达汽车一道加入百度“阿波罗计划”,三方将在自动驾驶领域合作,推动无人自动驾驶技术在共享汽车商业化场景的应用。
把无人驾驶技术引入商用,并向共享汽车领域进军,这一创举再次让重庆车企走到国内前列。
在项目发布会上,力帆集团总裁马可这样描述了无人驾驶共享汽车的操作场景:用户走出家门,汽车自动开到面前;行驶过程中汽车自行决策行驶的路线,不会出现违章或交通事故;到达目的地后,用户关车门离开,汽车自己行驶到指定的地方……
“这样的画面不是幻想,而且距离实现越来越近。”市科委相关人士表示,在无人驾驶汽车完全投放市场前,需要在封闭和开放的交通环境下,进行一系列专业测试。此前车企进行这样的测试,需要到美国完成。而目前,重庆正在建设全国首个全阶段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计划到2019年建成,这个占地近4000亩的示范区将涵盖西部地区90%以上道路场景、全国85%以上交通环境。届时,车企不需长途奔波到国外测试,这无疑将加快无人驾驶汽车投用步伐。
现行立法缺失 亟待政策配套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汽车领域‘无人’驾驶概念,是与现行道路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国内知名汽车行业分析师李俊强称,由于我国还没有关于无人驾驶汽车的相关立法,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技术标准、检验等也没有相关规定,在法律缺位的情况下,必然导致指引不足、监管不力和处罚无据。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教授高一飞认为,无人驾驶汽车是新兴产业,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并非中国的独有现象。目前全世界对无人驾驶汽车的立法都处于探索阶段,部分国家对无人驾驶汽车还处于禁止状态,例如印度在今年7月明确宣布禁止自动驾驶汽车上路。
不过也有部分国家和地区许可无人驾驶技术进行实践。去年3月,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宣布《维也纳道路交通公约》,其中一项有关车辆自动驾驶技术的修正案生效,标志着自动驾驶首次在法律层面得到了许可。
“虽然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于无人驾驶汽车没有直接规定,但可以考虑将无人驾驶汽车纳入‘工业机器人’范畴,在立法层面予以支持。”高一飞表示,一旦要为无人驾驶汽车立法,既要鼓励企业界科技创新热情,也要充分保障驾驶安全有序。
市经信委科技处副处长李涛认为,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推广,需要做好产业协同发展。他表示,无人驾驶技术对于电子、通信、互联网等产业集群都有带动效应,可通过加强共性技术研发、示范运行等措施,推动跨行业资源整合,促进不同产业协同发展。(转载自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