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时代,投融资将越来越向去中心化、便利化和定制化的方向发展。”在近日召开的“金融业的新融合 新机遇 新挑战”高峰论坛上,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瀚表示,作为金融机构也要适应数字经济带来的变革,向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发力。
周治瀚表示,过去金融机构主要围绕大型企业融资,认可的风控手段主要有土地、房产、厂房,以及担保等。但供应链金融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更多围绕应收应付账款等展开,越来越多的核心企业、上市公司不愿意提供担保。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在挖掘新的增长点时,要持续提升自身能力建设,建立与新业务相适应的运营方式、风控手段。
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兴起,到2016年开始,金融科技更成为了一个炽手可热的概念。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总行首席研究员周昆平介绍,金融科技的早期业态主要为互联网金融,比如宝宝类理财产品,P2P网贷;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目前金融科技已经发展到2.0阶段,其典型应用场景主要有智能信贷、供应链金融、智能投顾、机器人分析师等。
周昆平介绍,金融科技的发展已经对商业银行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从业务模式上讲,网点已经不再是银行的竞争优势;在风险控制体系上,金融科技所覆盖的目标客户其行为模式数据和传统业务不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风险难以估计;在客户关系上,金融科技的获客留客,超出了传统银行以实体网店为核心的客户关系管理范畴;在科技能力方面,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作为4种驱动金融科技发展最重要的技术,都源于互联网企业,这与银行采取的技术体系并不完全相同。
在周昆平看来,在技术的加持下,P2P和电商小贷的快速发展,银行的金融中介地位受到挑战,客户大量流失,利差收入减少;而随着余额宝、理财通等理财渠道的多样化,银行获取资金的成本也在提高;新金融体系的建立动摇了银行传统的经验模式。
周治翰也指出,在经济转型期,金融行业的痛点越来越明显:过去,金融机构在房地产、国企、央企领域获取了大量的高收益资产,而随着房地产行业增速放缓、很多国企和央企由资金的需求方转变为资金的供给方,这使得金融行业的增长点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下一步可能需要向供应链金融和普惠金融发力。
面对金融科技带来的冲击,以商业银行为例,周昆平表示,经过近几年的酝酿布局,商业银行“已不再沉睡”,而是以开放的心态全面推进互联网转型之路:如发展直销银行、互联网交易银行、建立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一站式金融超市等,直接基于互联网并延伸到手机端,进行获客,通过全渠道为客户提供产品销售、支付和金融服务。
据周昆平透露,目前很多银行都成立了金融科技领导小组,并纷纷成立了诸如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实验室,以区块链为例,多家银行就在积极开展把区块链应用到精准扶贫、国内信用证、供应链以及托管、票据等业务领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陈道富表示,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金融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金融的实现手段发生了变化,作为监管层而言,应该做好信息共享、协调工作,促进行业更好的发展,实现平稳过渡,维护市场秩序。(来源:中国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