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关于酒的文化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据说在大禹时期就已经发明了酒,到了今天酒更是职场或者朋友间聚会不可或缺的物品。
部门主管:“小刘啊,你刚来公司没多久,这是你第一次参加公司的聚餐,不要拘束,放开了,该吃吃该喝喝,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好的,领导……”酒过三巡的时候,部门主管走到小刘身边:“你怎么不喝酒呢?来,满上……”
“领导,我真不能喝酒,我酒精过敏……”“小刘,你这是不给我面子,我都给你倒上了,你怎么也得喝点……酒品鉴人品,来,喝!”
小刘不得已喝了一杯,本以为完事了。结果听到“小刘海量啊,再来一杯,今天大领导请客,不去敬领导一杯?”于是小刘又端起酒杯和领导敬了一杯酒,刚回到座位上部门主管又过来了,“咱们一个部门的不也敬一杯?咱们部门的人不多,也就二三十个,一人一杯完事!”
小刘听到这里都快哭了,可是不想拂了领导面子,还是给部门的人敬了酒,结果没到一半趴了,而且还被送进了医院。
职场中一块吃吃喝喝是很常见的,公司领导聚餐,同事间的聚会,免不了与酒打交道。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喝酒的,有的人天生酒精过敏,到了酒场上应该怎么办呢?
1.明确表示自己真不能喝
如果真的不能喝酒,那就直接说明。不管别人怎么劝,都要坚持底线,你不喝酒没人会硬灌你。案例中小刘的行为是很不可取的,明明不能喝结果没几句劝就干上了,自己出糗不说,对身体也没好处。
职场中不少的年轻人性格腼腆,工作中有问题不好意思问,在餐桌上明明不能喝,领导或者同事没几句话也就喝的前仰后翻,何苦来哉?
2.如何正确化解劝酒?
正常情况下如果明确表示不会喝酒也就没人劝你了,如果真的遇到脸皮厚的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坚定自己不能喝酒的信念,不管怎么劝就是不喝,千万不要劝着劝着就喝了,那样会让人怀疑你是矫情呢还是矫情呢?当然了拒绝的话也不用说得太绝,就是两个字:不喝。劝的无聊了也就没人劝你,而且也能为你树立一个不能喝酒的牌子,以后聚会也没人会劝酒。涉及到礼貌问题可以用饮料代酒,礼节到了就可以。第二种方法是有人劝酒的时候先喝一杯,喝完之后直接趴桌子上……聚会时间长了你还能睡会儿,等到聚会结束了也有人会叫你;还有在聚会之前可以先吃解酒药……
这后两种方法事实上是很无奈的手段了,公司聚会的目的是为了增进员工与员工间的、员工与老板间的敢情,可却由于劝酒这种“道德绑架”的泛滥导致人与人之间耍起了心机!
被劝酒的人要长个心眼,劝酒的也不要太“感情用事”。对方想喝自然会陪你喝酒,对方不想喝怎么劝也没用。如果由于劝酒闹得不愉快,对谁也没有好处。而且劝酒如果遇到这几种情况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1.强迫性劝酒。比如用“不喝不够朋友”等语言刺激对方喝酒,或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
2.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比如明知对方身体状况,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
3.是未安全护送醉酒者。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身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4.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
广大酒友们,看到这里是否意识到劝酒的危害性呢?还是那句话,职场一块喝酒是为了联络感情,开心就好,但是过度的“劝酒”反倒失去了一开始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