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老炮们须谨防的4个坑
添加时间:2017-11-26 23:59:50
浏览次数:
0
文|康锋
每每别人问我:你加入公司多久了?我回答完毕,别人总会善意地惊叹一声:"这么久啦!你很资深啊!能在一家公司呆这么久很不容易啊!"。起初,我颇为享受这种感觉,但是后来我想法有所不同。十年,就时间而言,的确不短,毕竟大多数人全部职业生涯加起来不过30-40年。有十年的履历背书,别人眼里的我自然是经验丰富、自信满满、成绩多多,仿佛自带光环一般。然而这是事实的全部吗?我其实有些胆怯心虚,怕名不副实。
这些年下来,我接触了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资深人士。有一部分人的确名副其实:论资历,在行业浸淫多年、在公司身居中、高位;论气场,看上去莫不自信有为、沉稳淡定,胸中有丘壑;论经验,谈起话来都是思路经验兼备,做起事情来有效率有结果。但是,我同样接触过不少"另类"的资深人士,让我慨叹资深原来也有不少坑,得赶紧反省自己身上有多少这样的毛病。
沟通变成说教
初入职场,我们不懂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常常得罪了别人而不自知,后来学乖了,努力掌握各种技巧。譬如,和别人沟通的时候,知道要分场合、时机;批评别人懂得用"三明治法则";给别人提意见、建议,懂得要对事不对人,先扬后抑;和领导沟通,懂得多问领导目的,多提备选方案;和同事沟通,懂得要有同理心、会换位思考。由此,职场生活开始变得顺畅,少了很多阻力。
蓦然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沟通变成了说教。细想想,这恐怕是从步入管理阶层开始。伴随职阶升高,说教味更浓。这中间发生了什么?最大的变化恐怕是少了对技巧的重视,多了对权威的运用。
找下属谈问题,出于效率考虑,少了铺垫,直奔主题,谈问题讲危害提要求,期望速战速决;和同僚沟通,更坚持己见,谈"我"的看法多于"我们"的想法,毕竟我更了解自己这"一亩三分地"。
就是到了家里,和孩子沟通,也还是一副说教的样子。早上起床,儿子总是赖着不刷牙洗脸,我就在旁边不断地催,慢慢地变得没有耐心,语气加重、开始说教、批评兼指责。小家伙终于受不了,开始抽泣,继而把牙刷扔到地上。我的巴掌跟着下去,孩子哭得更响。最后,妈妈出现了,骚乱暂告平息。
经验变成套路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给客户做提案,分析数据要用到excel中的几个复杂函数,我对此一无所知。所幸旁边有位同事对此极为娴熟,就向她请教,几次下来终于学会,工作效率大大提升。这些函数的运用赫然成为我的技能之一,进入我的经验库。
还有给客户做提案讲解。之前都是我给老大做跟班,看她给客户讲,每次总佩服她讲得那么好。终于轮到自己来讲,发生了各种各样的错误,老大不厌其烦细细讲解给我听。直到有一天,她对我讲:这次提案我就不参加了,你带团队去好了。我知道,她是认可了的讲解技能。我的经验值再次提升。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每一次,在成功地面对不同的挑战、解决不同的问题之后,我的经验库都在扩大、经验值都在增加。
但是这一天不可避免地降临,我少了经验,多了套路。在我眼里,很多问题都已经发生过,很多困难都见过、很多想法都有过、很多计划都做过、很多结果都看到过,似乎没什么新东西。
遇到问题,我会条件反射般从自己的经验库拿出"存货":应当这么想、应当这么说、应当这么做、应当这么做计划、应当这么修正完善?诚然,有很多时候是管用的,但是也有一些时候并不管用。时空和人的改变足以改变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东西,你如何确保你过去的经验能完全适用未知的将来?
沉稳变成世故
初入社会时,我们是毛毛躁躁的小年轻。我们有满腔热血、万丈豪情。别人一边批评我们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一边很轻易就能原谅我们所犯的错误。随着羽翼渐丰,才知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知道万丈高楼平地起,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在别人的眼里变得沉稳起来,学会了理性思考、良好自律、为人依赖。
回想起来,我应该就是从独立带领团队负责项目开始,开始在别人眼里建立起沉稳的印象。不同于刚毕业时那个经常和上级顶牛的鲁莽年轻人,我开始清醒认识到自己肩负责任。如果我不能带领团队服务好客户,公司项目回款就无法按时完成,弟兄们的提成也会泡汤。我开始认真履行自己身上不同的角色,比如好玩的兄弟、尽职的管理者、专业的客户顾问等。我不再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我学会整理自己的思维,养成了"三点论"的习惯(每次发表意见都有自己的三点)。这一切无论从当时还是现在来看,都回报不菲。
应该是初任高管的时候吧,我发现自己也沾染上了世故的毛病,待人接物追求圆融,缺少了对原则的坚持。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尽量在不越界、不伤人的前提下守住责、办成事。话到嘴边留三分,学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记得有一次,有同业打电话背调一位从公司离职的前同事情况。我当然知道他的真实情形,但我没有一五一十地讲给对方。与人方便有何不可?干嘛要毁人前程?
自信变成自以为是
自信恐怕是资深人士身上最容易看到的特质。早些年,公司与外部机构合作,合作方的老师是位香港人,大约60多岁,满头华发,讲一口港式普通话。他在服装行业从业30多年,服务过数家优秀企业,讲起服装企业运营如数家珍。每每遇到我们提出问题,老先生基本上都是稍作思考,就能结合自己的经验,解析疑惑分析问题提出建议。记得有一次,我请教他,骨干员工总要离职咋办?他不假思索地说:我在宝姿工作18年,每一年都想离职,这很正常,做你该做的就好。这份自信,我打心眼里佩服。
然而,有些时候,资深人士往往不慎跳入自以为是的陷阱。以前做顾问的时候,曾经服务过一个客户,对方的负责人是战略规划部总监,也是位严谨的香港人。我们的客户经理是一位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资深项目经理。过程中项目推进遇到很大困难,客户方多次否决我们的提案,提出我方不理解企业实际情形,所提建议不切实际。我方项目经理则坚持认为客户不懂。项目一度搁置。
那个时候的我还是个新手,我能有多少专业?我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把项目建议通俗化,让客户方清晰了解我们的意图,居然给过了。想想看,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会少吗?有些人熟知所在专业领域,但是不能跳出自己圈子,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期望别人和自己有一样的认知,拒绝不一样的观念或想法,这样子怎么会不碰壁呢?
成为资深人士,你已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添写重重一笔,在组织中拥有非同一般的话语权,对组织的未来影响颇深,但高处不胜寒,上述4条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