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猎头网-中高级人才猎头网站!服务热线:400-1801-668 好猎头   |   登录 注册

周桂伊:成人的世界,从来没有容易二字

添加时间:2017-11-26 23:59:50
浏览次数: 0
  畅销书作家周桂伊的一篇职场励志文章:成人的世界,从来没有容易二字

  高中毕业,我们就进入了更具备社会意义上的选择。选大学,选专业,选宿舍;毕业之后,选择更加是接憧而来,目不暇接。选工作、选女友、选承受多少贷款,选回家走哪一条不那么堵的路......每个选择仿佛都通往一种人生道路,单项不逆行。

  一个编辑跟我说,他打算第三次换工作了。选出版行业是为了稳定中保持一些精神追求,在碎片阅读、电子书、生活方式多样而压力又太大的情况下,出版业已经成为了不好明说的夕阳产业,纸媒体还能卖奢侈品广告,出书卖思想,经济利益上,如今真不如淘宝上代购婴儿辅食、小店做爆款大牌A货甚至街边做煎饼的。民营出版企业竞争激烈,人员流动快,编辑是外地大学毕业北漂来京,结婚十几年还在租房,孩子念书问题,自己再进修问题,父母在老家逐渐老去的问题,靠他微薄的经济收入和社会人脉一个都解决不了,他跟我挺悲观地说,哥快撑不下去了。

  他反复跟我说的一句话,京城米贵,不由得让我想起前几天刚合作过的一位北京台主持人,两套房子,两辆车,在普通人的概念里,是稳稳的中产阶级,媳妇是模特,父母还出身高级知识分子。就算走在国贸这种潮男索女的地盘,他们也依然是人群中的一道风景。

  我们这次合作是为政府拍摄一则农村宣传片,要住在离市区一百多公里的山区,见面的时候,他正在录节目,自己里面穿着西装,外面套着军棉,开机就轻便上阵,关机的时候,大妈好奇地参观他、村长过来合影,他都从容应对。那晚大伙都住在村民家,我看着没电视没网络甚至灯都昏暗的农家院心灰意冷,他却哆嗦着用破旧太阳能热水器里的凉水洗了头,蹲在墙角将就着唯一的电源吹干头发,为明天做发型做好准备。我惊讶他如此能吃苦,他微微一笑说,最惨的时候宣传一处没修建完的度假村,住在民工板房里,盖的棉被都是发霉的。

  对于他做这一行,他父母反对了十几年。大学他被逼着去学了英语,眼看要拿学位证书了,跑到北京来北漂。为了这件事,他父母至今还难以原谅他,而现在,连他自己都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

  一过而立之年,做公务员的朋友升职了,做技术的朋友也晋升管理层了,他离出名成家遥遥无期,还在重复地"出卖色相"。作为非编制人员,做台里的片子一期稿费五百多,一个月下来还房贷都不够,年纪已经三十五六的他,深切感到了这个行业竞争的激烈和老去的恐慌。他拼命在外面接活儿,车展主持、动画电影配音、婚庆。他存钱买了两套PRADA的西装,一套深色,一套浅色,为接论坛等活儿准备着,聚光灯起,他优雅地开口,挥手投足人生赢家;大幕一落,他立刻脱下"战袍",小心地包起来,换上普通衣服去后台主办方那谦虚地寒暄,表达下次还想合作的心愿。活儿就是命令,去留身不由己。对于生育他充满矛盾,对方父母已经按耐不住就快翻脸。

  我另外一个朋友,夫妻双方都是政府工作人员,稳重悠然中享受两人世界两三年,顺理成章有了孩子,生活开始进入自由落体般的紧张。婆婆公公年事已高,想来带孩子,但身体不好,来了有可能孩子还没负担好,自己就倒下,成为他们的负担,权衡之下,小夫妻决定请女方父母来带孩子,照顾公婆的任务只能舍弃。而女方父亲几年前猝然去世,妈妈刚鼓起勇气找老伴,现在却只能被圈在家里带孩子,辛苦中积攒了很多抱怨。女孩自知亏欠妈妈,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妈妈去找老伴,二人世界被无限压缩不算,事业正处在上升期的两个人,请假频频搞得领导常冷脸相待。小夫妻想过请阿姨看孩子,但没有老人的监督又无法放心。在多方顾及和成全中,小夫妻疲倦不堪开始怀疑,要孩子是不是太草率了?

  这一种疲倦,不是身体的奔波,而是心的颠簸不定、忽上忽下。在诸多变数和困顿中,我们马不停蹄地维持平衡,忍不住问自己,生活怎么变成这样?是不是哪个地方,我做得不对,或者,选得不对?

  我们选择了什么?离开家乡,到大城市成全自己更高的物质欲望;按照自己内心深处的热情,为梦想放手一搏;不再只顾自己,而是面对成长,肩负起沉重的责任。这些东西,表面上看是我们的选择,其实,也许只是生命洪流顺其自然的结果,殊途同归。

  一次偶然机会,我采访了写《步步惊心》的桐华,才知道,在她的表面顺风顺水的写作生涯中,曾面临过本质性的选择和巨大转折。

  中学时代,她成绩优异,喜欢读书写作,古文诗词,一心想考中文系。在她要报考的时候,老师提出了反对--"你听说过很多理科生后来当了作家,你什么时候听说过文科生后来成了科学家的?",于是,高考时,她抱着好就业、工资高的想法,以全省第9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毕业后,她做了很久不太喜欢的金融行业。

  在因为她成名后,很多人都惋惜当初若是高考直接考了文科,就不会走那么多弯路,会写出更好的作品。出乎意料,她肯定地回答了这种质疑:"四年商管学院的学习,培养了我分析问题给了我写作需要的毅力和逻辑;突然去美国定居的茫然心态让我动笔写下《步步惊心》,中学时代经历的酸甜回忆,让我写出《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这一切是难以分割、不能回头的。选择的重要性,一直都被世人高估了。选择是一个点,每个人背景、性格、爱好、欲望不同,选择都会不同,没有对错,重要的不是选择,而是选择之前和选择之后的事。"

  每一种选择,都有两个不同的答案。若是桐华当初真的学习了文科,也许生存的压力反而使得她无心风花雪月,厌倦卖字为生;也许编辑换了工作,发现各行各业的生存环境都自有其残酷,生活的困顿并没有行业选择而改变;如果不去追梦,主持人也许遗憾一生,对父母更难释怀;如果现在不生孩子,越往后公婆只会更年事高、妈妈也许已经找到老伴更难以分身......

  重要的不是选择,而是选择之前和选择之后的事。

  或者说,问题不出在选择本身,而是人生本来如此。成人的世界,从没有容易二字。

  我们到底该怎么选?答案是,无论怎样选,你都不能阻止前方突然塌方、或者峰回路转;也可能陷入黑暗,你失去同伴......总有一段路,你会孤独前行。放弃原来的目标,并不一定带来更好的结局,也许反而是迷失更深的内耗。其实,无论怎样的选择,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只是,咬牙前行,默默度过最黑暗。不知道哪一天,当光明重新降临,我们才会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