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面试的“六项注意”
添加时间:2017-11-27 00:00:00
浏览次数:
0
耀明和文军是同一所大学的毕业生。毕业后,他们一起被分配到市百货公司工作。经过近二十年的勤奋努力,两人都已成为公司主要部门的负责人。近年来,单位效益不断下滑,前景黯淡,属下的小青年纷纷应聘到外资、合资企业,收入颇丰。两人不禁心生羡慕,在一起经常议论跳槽之事。终于有一天,两人下定决心,相约到一家招聘管理人员的外资公司去应聘。履历表寄出没有几天,两人都收到了面试通知。
耀明的面试时间是上午9时。文军的面试时间是下午2时。他们考核的内容是一样的,回答的是同样的五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什么促使你来我们公司应聘?
耀明回答:我现在的单位效益不好,我的一些下属都跳槽到外企和合资企业去了,干得都不错,收入比我高许多。我想,我的能力、经验要高于他们,所以一定能胜任贵公司的工作。
文军回答:我看到了贵公司的广告,经过仔细考虑,我认为自己具备贵公司要求的条件,能够胜任贵公司的工作。
第二个问题:你以前知道我们公司吗?
耀明回答:听说过!贵公司是大公司,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嗯,也可以说是"人见人爱"呀。
文军回答:知道。我对贵公司有一定的了解。我读过一些介绍贵公司的书和文章,对贵公司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深表赞同。
第三个问题:你的履历表上列出了成就和爱好,还有什么强调或补充吗?
耀明回答:我最重要的一项成就,应该是参加全国商业系统"现代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获一等奖;最大的爱好是踢足球。
文军回答:我毕业后一直做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那只能说明我的部分能力,也只能代表过去。至于爱好嘛,我实际上一直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的。
第四个问题:你能评价一下原来所在的公司吗?
耀明回答:我工作的那家公司是国营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还不错,现在不行了。领导思想僵化,跟不上潮流,我早就想出来了,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文军回答:我原来的公司也是一家不错的公司,领导对我很重视,我的职位、成就便是很好的证明,但是我想贵公司能够给我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来展现我的才能。
第五个问题:本公司出色的业务经理,收入高于中层管理人员。如果本公司向你提供业务经理的岗位。你愿意接受吗?
耀明回答:我从毕业就一直在公司做管理工作,管理是我的强项,但业务经理的工作我没干过。
文军回答:能加盟贵公司是我的荣幸。虽然我认为在管理的岗位上更有利于我长处的发挥,能更多地给公司贡献我的才能,但业务经理这个职位我也会认真考虑的。如果最终我能得到这一职位,我相信,我能做得很好,不会辜负公司的信任。
三天过去了,结果耀明未被录用,而文军进入了下一轮,最后被聘为经营部部长助理。
从耀明和文军的面试过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首次面试的六项注意:
一、要表现出对应聘单位和业务的了解和热爱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自荐函。在面试中,你对业务的热爱和精通会感染面试官,会让他做出有利于你的选择。面试之前,还应对该单位及主要人物的情况做一些了解,这样你就会有别于其他的应聘者,在时间有限的面试中谈及比较深入的内容。此外,每个人都希望被关注,如果你对用人单位的情况有很全面的了解,也就是在向他释放这样一个信号:我很在意贵单位,我很重视这次面试,我很尊重您的成就。
二、不要明确表示你只想要什么工作或职务
你去应聘某个职位,面试官可能会认为你并不特别适合你期望的岗位,而认为其他岗位适合你;面试官还可能认为你很优秀,但没有一个现成的岗位能让你十分满意。这时,如果你把自己限定在某个特定的职位或目标上,他们会误以为你对其他岗位不感兴趣,因而不提出建议。那会使你成功的机会减少。当然,也要小心那种借其他岗位之名,招聘某个特定岗位的公司,比如有些公司打出招聘业务经理、培训讲师的幌子,结果对前来应聘的人一律往销售人员上引导。
三、强调对方能够感兴趣的技能和相关经验
要清楚他们考核你采用的主要衡量标准。他们希望听到的是,你喜欢这份工作并具有他们所要求的技能。你必须采用某种方式告诉对方:你会满足他们的需求!在谈及你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时,要谈的不一定是你经历中最辉煌的部分。对面试官来说,与你所应聘的工作岗位相关的那一部分职业特质才是他们感兴趣的。
四、不谈或少谈原来供职过的公司
应聘这一行为本身已表明你对原单位某种程度的不满意。如果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厌恶,容易使人感到你对已得到的东西缺乏感恩之情。原公司毕竟曾满足过你的某些需求,新公司也不能肯定会成为你最后一家供职单位。凡事都可能成为过去,谁愿意任用"忘恩负义"的人呢?
五、表明你关注的是工作机会,并非职位
说明你应聘的理由是你具备胜任这份工作的能力,愿意为之贡献力量。不要让对方感到你急需工作才来应聘,更不要使用乞求的方式。要使他们相信,他们需要你这一类人才,而你是在寻找更能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而不是在寻找一个职位。
六、在首次面试中不要过分强调报酬
首次面试是用人单位和应聘者的初次接触,互相还在试探阶段,所谓"交浅不言深",不要主动询问报酬的具体数额。其实,对于某一职位的市场价格,大家心里都有数,只要充分发挥,表现自身优势,你得到的报酬就很有可能超出平均值。当面试官认同了你的能力之后,他会启发你询问有关薪水、津贴、休假方面的事情,这时你就不要客气了--只是你要让对方认识到:你并不只是在乎从他们那获取多少,更重要的是能达到何种程度的自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