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曾陆续爆出不少地方为了政绩,不遗余力地浮夸虚高数据,统计造假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歪风邪气,统计系统普遍失去公信力,大家因此条件反射般地对统计数据表示反感和质疑,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笔者倒是认为任何事情都应该一分为二地看。比如统计造假这事,基本上集中体现在能够反映地方政绩的GDP等数据上,事实上是当地地方官员的个体行为,而不是整个国家和统计系统的官方安排——传说中的“奉旨造假”,只能说是一种阴谋论的猜测。而对于这些比如人均工资等不是那么直接体现政绩的基础统计数据,有没有必要造假呢?笔者认为没有必要,至少没有必要人为地拉高,因为人均工资数据涉及到一些法定的标准数据,人为拉高了,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基本没有什么好处。
再者,之所以感觉人均工资这个数据和实际情况的偏差不太大,也是从实际的观感来看的。全国人均工资,将近5万,平均每月4500多块钱,以及分行业分地区的不同数据,基本上也还是符合现实状况的。
说到这里,是否意味这个统计数据就非常准确了呢,也不尽然。首先,考虑到一些企业个人所得税的避税安排,特别是一些实行了年薪制的高管们的薪资安排,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有相当大一部分薪酬没有完全进入企业的工资总额。另一方面,按照目前社会通行的用工情况,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特别是在一些低端岗位,使用成本更低的劳务派遣工的情况很多,这部分成本和人员是不被记入企业工资总额之内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统计的标本中没有足够的劳动派遣公司的数据,人均工资数据就不准确了。但无论如何,这项统计就算有着数据的基础缺陷,但同口径之间的数据,缺陷也是相同的,比统计学、概率、偏差等专业角度看,还是有其意义和价值的。当然,我们不是统计工作人员,这些都是理论上的分析。HR考察企业薪资管理制度的重要工具
平均工资意义何在,大家又该如何看待呢?个人认为,从宏观上来说,从这个数据从整体的变动趋势,以及同口径、同比上来看,是有其意义的。比如说年度与年度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对比,能够说明一些问题和发展趋势。比如,我们相比更富裕了?工资差距有所缩小了?某行业越来越热门起来了?但另一方面,这样的数据也不能孤立地看,比如结合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才更能分析出实际生活水平的差异;或者结合基尼系数来看,能够体现出社会的收入分配差异状况和贫富差距的警介线,等等。而从微观上来看,虽然平均数抹杀了个体差异和个体差异身后千差万别的故事和生活的艰辛,但从某种角度来说,每个人的工资水平与当地、同行业、全国的平均工资水平,也不是完全不能比——如果自己的工资与可比的平均工资比起来低得太多,是不是说明了自己应该更加努力,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呢?而如果自己的工资比平均数高出太多,特别是那些甚至有工资之外的收入的(指合法收入,未列入工资的部分),则是否应该更多地怀有感恩之心,多关注一下慈善公益,以及其他?毕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薪资待遇备受求职人士关注
所以说国家统计出的平均薪资,其实就是这么回事,不要觉得自己拖后腿了就怎么样怎么样,无需庸人自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