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两会”期间,医药界200多位代表和委员,都会在场外组织一场座谈会,分析当年医药和医改政策,并建言医改,已成为影响决策的重要活动。
3月4日,这场名为“声音·责任”医药界两会代表座谈会如期在京召开。从当日会上讨论内容看,行政权力应减少并退出医疗、药品微观经济各环节,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等成为本次座谈会的代表、委员们的呼声。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已有数十位代表签署了《关于加大巡查力度确保十八大精神落实的建议》以及《关于科学制定“医保支付价”推动医改健康发展的建议》。两份联名建议将分别由全国人大代表、葵花药业集团总裁关彦斌和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康恩贝集团董事长胡季强提交至全国人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建议涉及医疗、药品各环节,但行政权力与市场边界的关系问题贯穿始终,成为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成败因素。
剑指药品统一招标采购
药品统一招标采购成为众矢之的。
《关于加大巡查力度确保十八大精神落实的建议》首先将药品统一招标采购列为行政权力干预微观经济的重灾区。
药品统一招标采购于2000年实行,其目的是促进市场有序竞争、降低药价、减轻患者负担,但开展十余年来,由于政府部门过多干预市场,不当制定“入门价”、“指定配送”、“限时回款”等规定,甚至出台采购使用本地药品比例的强制措施,干预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反而造成药价虚高和廉价药供应断档两种极端现象。
这一建议几乎与2014年版本提案完全一致,去年同期,《关于取消政府统一的药品招标等制度的建议》提交至全国人大,但问题尚未解决。
同时,这两份《建议》中提到,有些省份打着“让电脑、专家与企业进行价格谈判”的名义,在缺乏依法行政依据、缺乏科学依据、缺乏透明公开和平等的前提下,仅以降低价格为最终目的,说降20%就降20%,说降30%就降30%,随意且强势。实质上是“招标办”借专家之手对药品交易进行不当行政干预,人为设置市场交易障碍、市场壁垒、地区封锁等。
《建议》还指出,省级有关部门越权包办的“药品统一招标采购”,把应该由药品交易双方自主决定的市场交易行为变成“招标办”的二次行政审批,既侵犯了双方权利,又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滋生许多寻租腐败。
由于政府过多干预了本来市场可以自行解决的问题,使招标问题逐年积累和发酵,带来严重负面效应,百姓不满意、医院不满意、企业不满意,医药招标乱象也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为此,上述两份《建议》提出,必须改变由各省级卫生主管部门统一包办药品招标管制的做法,由政府制定规则,严格准入,提供平台服务并监督公平交易。具体买卖由交易双方自行决定品种选择、价格谈判、采购、配送及付款。发挥市场竞争择优机制,鼓励医疗机构自愿的自主采购、联合采购和委托采购。
破除文件治理模式
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文件代替法律甚至违反法律的现象,在医药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有代表指出,在医药卫生领域大量存在违背中央精神、国务院规定的部门文件和地方政策。
上述两份《建议》希望,责成相关部门,对全国各地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计生、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监管、商务等部门制定的文件,在企业开办登记、药品统一招标采购限价与单独定价管制、药品配送商选择、医保药店经营范围及定点审批、医院药房托管及地方保护等方面存在的不当使用行政权力的行为进行清理。
此外,代表建议科学制定“医保支付价”推动医改健康发展,以落实李克强总理的“药价要下来,服务要上去,医保要保住”的指示。
《建议》称,“医保支付价”不是药品价格,而是药品报销金额或标准;价格来源于价值,由药品制造成本来决定;报销金额取决于医保基金收支平衡,与药品生产成本不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