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猎头网-中高级人才猎头网站!服务热线:400-1801-668 好猎头   |   登录 注册

中国企业创新的新脉络

添加时间:2017-11-26 23:59:50
浏览次数: 0
  新华网日前的文章感叹中国公共财政科技年支出5000亿元,却罕见世界级科研成果,尤其是科研学术机构费用使用效率低下。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国企业界的创新力正在崛起,影响力也正在彰显。
  根据思略特(原博斯公司)连续三年开展的中国创新调查显示,中国企业的创新力已经被跨国的竞争对手所感受到。2014年的调研中有65%的在华外资企业认为,他们的中国竞争对手在创新力方面不输于他们了。这个数据在2012年只有47%。其中,中国的零售、金融保险、金属矿业、消费品和计算机与电信领域的创新能力尤其被国外竞争对手所认可。
  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这一点,这些年持续加大了对创新的投入。同时,他们对中国消费者比外资企业了解更为深刻。正是这两者的结合,推动了中国企业的创新力持续提升。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到当下中国企业创新的特征,以及创新趋势的脉络。
  中国企业创新的三大特点是:公司高层非常重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及布局着眼全球。根据今年我们联合荷比卢商会、德国商会、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对近400位中国及外资企业高管能做的《2014中国创新调查》显示,42%的中国企业和21%的在华外资企业认为,创新在公司战略议题中的重要性排名第一。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对本地市场及客户需求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将创新重点转向技术研发领域,试图以技术创新取得先发优势。另一方面,外资企业也深刻地认识到本土化创新必须基于对本土客户需求的充分理解。同时,创新在中国企业全球化战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三分之二(65%)的外资企业受访者表示,中国竞争对手的创新实力与其相当甚至更强。这个数据虽然与去年的结果(64%)基本相当,但依然令外资跨国公司的高管感到吃惊。外资企业认为,中国企业不仅产品创新表现出众,而且在服务、供应链和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发起了更大的挑战。中国的创新体系生机勃勃,全球都是其创新乐土。外资企业(91%)和中国企业(84%)表示正在中国研发创新产品,以满足其他市场的需求。
  无论是试图全球化的中国企业,还是希望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外资企业,都面临着各自的挑战。中国企业需要完善创新制度,而外资企业则需调整较为僵硬的全球创新机制,使其更加灵活而现代。
  我们通常所说的创新包括三种类型的创新思路:需求搜寻者——总是率先采取行动,主动与客户沟通,发现其需求并进行相应的创新;市场阅读者——创新源于市场,较晚采取行动,通过持续改进来提高产品价值;技术推动者——通过新的技术突破实现创新;利用技术进行持续的改进并实现突破;中国的企业当中,技术推动者的比例达到43%,而该比例两年前是33%。可以解读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更愿意相信技术的力量,更愿意着眼于技术创新来赢得市场。
  创新近年来,中国各个行业不断有企业走出国门,开拓全球市场。中国的航空与国防、金属工业和制造业的研发已经是重点针对全球发达国家市场。而不少企业进行产品全球化以前,研发创新已经开始全球化。比如,汽车行业的长安和上汽就在英国、意大利、美国和日本等国设有研发基地。可以预见,未来中国企业界的创新将不是埋头在国内,而是起点越来越高,能调动的资源也逐渐丰富,创新的手段和方法也更加丰富。
  事实上,中国正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呈现出三大趋势。
  中国企业经过前二十年的发展积累,已经有资金实力向核心技术攻坚。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企业的优势将从商业模式创新、服务创新和供应链创新向产品创新渗透。中国未来将能出现更多像格力、联想、华为一样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
  由于大量的风险投资寻找各类项目,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经常被资本追捧。未来,中国将会成为一个拥有技术高端人才的巨大“蓄水池”,他们将通过某些产业链环节的技术创新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企业界的巨大创新力量,将会是中国创造的主要动力。
  随着中国成为外资企业的创新高地,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创新活动的附加值也越来越高。在外资企业中,过去仅仅提供技术支持的技术部门,现在很多已经成为全球研发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到全球研发体系分工当中。根据思略特的调研,超过60%的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研发已经是针对全球市场了。这些发展,主要是由中国庞大的市场基础和优秀工程师的可获得性驱动。
  在中国企业创新积极发展的过程中,挑战也无法回避。传统中国企业以客户为中心(需求搜寻者)的创新模式取得了成功,相比于跨国外资企业来说,中国企业的领导层从上而下可以快速制定决策并加以实施。
  但随着这批企业领导人年龄渐长,新一代领导则通常与市场和运营保持一定的距离。由于客户需求多样化且快速变化,随着企业规模、影响力和复杂度的增长,决策速度也逐渐放缓。另一方面,随着企业品牌的不断提升,领导层的冒险精神也逐渐减弱。
  这些因素都会对传统的中国创新模式施加压力。中国企业需要学习如何建立创新制度——如让整个公司都参与到创新流程,获取更多客户洞察,管理当前及未来的产品组合等——同时确保速度与决断性,这在中国市场上至关重要。
  中国企业在全球化创新之路上也面临重重挑战。全球化创新能力需要网聚世界各地的思想、信息和技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价值。中国企业需要成功整合在世界各地收购或培养的各类创新能力。不仅如此,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试图开展合作或收购资产,需求可能超过供应,导致成本上升。因此,今后可能需要在公司内部建立创新能力。
  相比外资企业在华创新,中国企业更为重视全球化创新。31%的中国企业高管表示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把创新放在公司战略议题的第一位,而外资企业为21%,这可能反映了中国企业高管内心深处的想法,即通过创新在全球各大市场取得成功。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企业将进一步提高创新门槛,如凭借创新来拓展新的细分市场,尤其是利基市场。
  总之,中国企业界的创新是中国创新的重要源动力,政府和民众应当有充分的信心,并建设好相关的政策环境。